虢季子趁機率領大軍衝入營地,喊殺聲震天動地。他身先士卒,劍指敵首,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下。周軍士兵們在他的激勵下,個個奮勇殺敵,勢如破竹。
太原之戎的抵抗在周軍的猛攻下迅速瓦解,殘餘勢力被徹底消滅。火光中,虢季子的身影宛如戰神,他的臉上沾滿了血跡和煙塵,但眼神中卻透著勝利的喜悅和堅定的決心。
當黎明的曙光灑在俞泉之地時,戰場上已是一片狼藉。硝煙漸漸散去,勝利的喜悅在周軍士兵們的心中蔓延。百姓們聽聞周軍大捷,紛紛奔走相告,稱讚周軍的英勇神武。
虢季子望著這片土地,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默默發誓,定要守護這片土地的和平與安寧,讓百姓們不再遭受戰亂之苦。
華夏曆1819年,征討太原之戎的虢季子還未凱旋,周王姬燮病故,其子姬胡繼位。
姬胡自登基以來,便對百姓橫征暴斂,繁重的賦稅如同一座座大山,壓得民眾喘不過氣。他的目光緊緊盯著國中每一絲財富的流動,那貪婪的欲望,驅使他不斷加重對勞動人民的剝削。田間的農夫,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收獲的成果卻大多被收歸王宮,留下的僅能勉強維持生計。而城中的工匠、商販,也在苛捐雜稅的逼迫下,日益艱難。
不僅如此,姬胡為了鞏固自己的絕對權威,開始剝奪一些貴族的權力。曾經在朝堂上擁有一席之地的世家大族,如今被逐漸邊緣化。他任用榮夷為卿士,賦予其極大的權力,讓榮夷實行“專權”。社會的財富和資源被緊緊壟斷在姬胡和他的親信手中,貴族們的利益受損,心中的不滿也在暗暗積聚。
麵對貴族和平民的怨聲載道,姬胡選擇了以強硬的手段進行壓製。他任用衛巫,監視著國中那些口出怨言的人。衛巫的耳目遍布大街小巷,隻要發現有人對朝政稍有微詞,便立即上報,姬胡則毫不留情地下令處死。一時間,槐裡人人自危,人們走在路上都不敢相互交談,生怕稍有不慎便招來殺身之禍。
然而,壓迫愈重,反抗愈烈。華夏曆1856年的一個清晨,壓抑已久的怒火終於如同火山一般爆發了。槐裡的國人再也無法忍受姬胡的暴政,他們紛紛放下手中的勞作,聚集在一起。憤怒的人群如洶湧的潮水,向著王宮湧去。
“推翻暴政!”“還我公道!”的呼喊聲響徹雲霄。人們手持農具、棍棒,那一張張憤怒的麵孔,充滿了對自由和公正的渴望。
王宮的守衛們在這洶湧的人潮麵前顯得驚慌失措,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憤怒的民眾。姬胡在王宮中聽到了外麵的喧囂,他的臉色變得煞白,眼中充滿了恐懼和難以置信。
“這,這是怎麼回事?這些賤民竟敢造反!”姬胡咆哮著。
但此時,已經沒有人再聽從他的命令。民眾衝破了王宮的大門,如潮水般湧入。姬胡見大勢已去,隻得在親信的掩護下,倉皇出逃。他帶著僅有的一些隨從,狼狽地離開了槐裡,向著遠方奔去。
在姬胡出逃後,槐裡陷入了一片混亂。就在這動蕩不安的時刻,周朝東邊的諸侯衛武公率領著他的精銳之師,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槐裡。他的到來,給這座陷入混亂的都城帶來了一絲穩定的希望。
召公虎,這位周厲王的舊臣,麵容凝重而堅毅。他深知此刻局勢的危急,國不可一日無主,然而姬胡已逃亡,太子姬靜又尚年幼。在這危難之際,召公虎挺身而出,代表周厲王的舊臣,懇請衛武公暫時代行執政之權。
衛武公,一位英明且富有威望的諸侯,望著眼前滿目瘡痍的槐裡,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毅然答應了召公虎的請求。並將都城遷回鎬京。
與此同時,召公虎與另一位大臣周公商議決定,組成奴隸主貴族會議,共同輔佐衛武公,以確保政權的平穩過渡。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共和行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共和行政的初期,衛武公等人麵臨著諸多棘手的問題。鎬京的秩序亟待恢複,百姓的生計需要保障,朝廷的政務堆積如山。衛武公日夜操勞,與召公虎、周公等大臣商議對策,製定政策。
他們首先安撫了暴動的百姓,承諾會改革弊政,減輕賦稅,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同時,衛武公整頓了軍隊,加強了鎬京的防衛,以防外部勢力的趁機侵擾。
在朝廷內部,衛武公大力整頓吏治,清除了一些周厲王時期的奸佞之臣,選拔了一批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員。召公虎則負責處理政務,周公主管禮儀製度的修訂。他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使得朝政逐漸走上了正軌。
然而,共和行政並非一帆風順。一些貴族對衛武公的權威心生嫉妒,暗中勾結,企圖破壞共和行政的穩定局麵。但衛武公憑借著他的智慧和果斷,識破了這些陰謀,將陰謀者一一鏟除,穩定了朝局。
在衛武公等人的努力下,鎬京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繁榮。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對共和行政的舉措讚不絕口。
而在這期間,年幼的太子姬靜一直被召公虎秘密保護著。召公虎深知太子的安全至關重要,他將太子藏匿在自己的府中,親自教導他為君之道、治國之策。
而姬胡,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君王,在出逃後四處流浪。他失去了曾經的榮耀和權力,如同喪家之犬。他飽嘗了世間的艱辛,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在流亡的歲月裡,姬胡常常在夜晚獨自仰望星空,回憶起曾經在王宮的奢華生活,心中充滿了悔恨。他想起自己當初對百姓的橫征暴斂,對貴族的無情打壓,那些錯誤的決策如今如同沉重的枷鎖,讓他無法釋懷。
“是我錯了,是我的貪婪和獨斷毀了這個國家。”姬胡喃喃自語道。
華夏曆1869年,在一個偏僻的小村落裡,姬胡孤獨地離開了人世。他的死訊傳到槐裡時,人們並沒有太多的悲傷,更多的是對那段黑暗曆史的反思。他被追諡為厲王,這個諡號,成為了他一生暴政的見證。同年,太子姬靜已長大成人。他聰慧睿智,心懷大誌,且在召公虎的教導下,具備了成為一代明君的潛質。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衛武公召集了滿朝文武,宣布太子姬靜即位。鎬京城內張燈結彩,百姓們歡呼雀躍,慶祝新王的登基。
喜歡烘爐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烘爐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