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亂世起風雲,漂泊孤身。流亡在外曆艱辛。歲月滄桑磨壯誌,何懼風塵。
終複晉邦尊,一展經綸。賢才輔佐定乾坤。大器晚成千古頌,霸業圖新。
華夏曆101novel.com61年,周王室風雲突變。周襄王的胞弟王子帶盜嫂之事敗露,竟與周襄王徹底反目,雙方兵戎相見。王子帶心術不正,為達目的,聯合狄人攻周,周軍潰敗。周襄王無奈之下,出逃至鄭國的汜,在狼狽與困頓中向諸侯告急
華夏曆101novel.com62年春,秦穆公收到周襄王的告急文書,當即屯兵黃河岸邊,欲勤王救駕。而在晉國,趙衰匆匆走進重耳的營帳,神色凝重而急切。
“主公,爭奪霸權之時機已到,此次周襄王有難,正是我晉國崛起的絕佳契機。周王室與我晉國同為姬姓,倘若我晉國不搶先護送周天子回京,而被秦國占了先,那日後如何能在天下發號施令?尊敬周王,乃是晉國稱霸的關鍵資本啊!”趙衰言辭懇切。
重耳聽罷,目光炯炯,心中已有了決斷。三月甲辰日,晉軍的旌旗在陽樊城外獵獵作響。他們迅速包圍了溫地,以雷霆之勢護送周襄王回到了周都洛邑。
四月,晉軍成功誅殺了叛亂的王子帶。重耳親自朝見周襄王,周襄王望著眼前這位英姿颯爽的晉國君主,心中大為感動。宮廷之中,周襄王以饗醴款待重耳,幣帛羅列,儘顯感激之情。為表謝意,周襄王更是將王畿的陽樊、溫、原、攢矛等南陽八邑賜給了晉國。
然而,在接管南陽八邑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陽樊的民眾不服晉國的接管,重耳一怒之下出兵包圍。城牆上,陽樊人蒼葛振臂高呼“晉國君主,陽樊百姓世代居於此地,從未有過二心。今晉國以武力相逼,實非仁義之師所為!”
重耳聞之,心中有所觸動,回想起自己多年流亡,曆經磨難,深知百姓之苦。最終,他下令解圍,放出當地居民。從此,晉國在太行山之南的王畿有了立足之地,這一根據地猶如一座橋頭堡,讓晉國得以挺進中原,開啟了爭霸天下的征程。
華夏曆101novel.com64年,風雲又起。楚成王率同盟諸侯氣勢洶洶地包圍了宋國,宋國危在旦夕。公孫固心急如焚,快馬加鞭趕到晉國求援。
晉國朝堂之上,氣氛緊張而嚴肅。先軫向前一步,拱手說道“主公,報答恩人、決定霸主之位,就在今日!”
狐偃輕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主公,楚國剛剛占有曹國,而且初次與衛國通婚。倘若此時攻打曹國、衛國,楚國必定救援,如此一來,宋國之困可解。”
重耳目光堅定,大手一揮“傳我軍令,起兵攻伐曹、衛!”
華夏曆101novel.com64年的深冬,寒風凜冽,吹得軍旗獵獵作響。晉軍的士氣卻如熊熊烈火,在重耳的率領下,他們一舉攻下了太行山以東的廣袤土地。
重耳,這位曆經磨難終得歸國的君主,目光堅毅而深沉。他深知,每一寸土地的奪取,都是為了晉國的未來,為了百姓的安寧。在論功行賞之時,他毫不猶豫地把原邑封給了趙衰。趙衰,這位一直忠心耿耿跟隨重耳的臣子,跪地謝恩,誓言將為晉國的繁榮鞠躬儘瘁。
華夏曆101novel.com65年的春天,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萬物複蘇。重耳再次整軍出發,以荀林父為禦戎、魏犨為車右,率領著八百乘晉軍南下,旌旗蔽日,氣勢如虹。
此次出征,目標是曹國。當晉軍行至衛國,重耳向衛成公借路,希望能順利通過,直抵曹國。然而,衛成公目光短淺,擔心晉軍借道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竟斷然拒絕。重耳無奈,隻得率領晉軍迂回南下,從黃河之南渡過,轉而攻打曹國,同時也將矛頭指向了衛國。
正月,春寒料峭,晉軍的攻勢卻如洶湧的潮水。在激烈的戰鬥中,晉軍一舉攻下了五鹿。二月,春風漸暖,大地染上了一層新綠。重耳與齊昭公在斂盂結盟,這一聯盟使得晉軍的聲勢更為浩大。
衛成公眼見晉軍大軍壓境,晉、齊又結為盟好,心中惶恐不安,急忙請求參加結盟,希望能求得一絲喘息之機。然而,重耳想起衛成公當初的拒絕,斷然不答應。走投無路的衛成公企圖與楚國結盟,以求得楚國的庇護。但衛國人深知楚國遙遠,難以依靠,紛紛反對。憤怒的衛國人甚至將衛成公趕出了衛國,以此來討好強大的晉國。
衛成公狼狽地住在襄牛,公子買則在衛國拚死防守。楚國得知衛國的困境,派出援軍前來相助。但晉軍士氣正盛,楚軍未能取勝,晉軍不戰而得衛國。
三月,桃花嫣紅,梨花潔白,晉軍的馬蹄卻未曾停歇,繼續南下攻曹。丙午日,晉軍如雷霆萬鈞之勢攻入曹都。曹共公的種種罪狀被一一列舉,百姓對其早已心懷不滿,晉軍的到來,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正義之師的降臨。
重耳下令軍隊不許進入僖負羈同宗族的家內,隻為報答昔日僖負羈的恩德。原來,在重耳流亡之時,僖負羈曾對他施以援手,這份恩情,重耳始終銘記在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晉軍攻擊曹、衛,本意乃是引誘楚軍北上,從而坐收以逸待勞之功。但楚軍將領深謀遠慮,並未上鉤,而是繼續猛攻宋國。宋國在楚軍的猛攻下,危在旦夕,再次向晉軍告急。
重耳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想起楚國曾在自己流亡時給予的幫助,心中實在不想攻楚。但宋國也曾對晉國有恩,倘若不救,必將失去宋國的信任,使晉國在戰略上陷入被動。重耳在營帳中來回踱步,憂心忡忡,舉棋不定。
此時,先軫走進營帳,他目光堅定,拱手說道“主公,臣有一計。抓住曹伯,把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楚為此肯定著急,那楚國勢必要放棄攻打宋國了。”重耳聽後,沉思片刻,眼中漸漸燃起希望之光。他深知先軫足智多謀,此計或許可行。
最終,重耳下定決心,聽取了先軫的意見。晉軍按照計劃行事,果然,楚成王得知曹、衛的土地將分給宋國,擔心自己的戰略布局被打亂,真的率軍離開了宋國。
楚國的將軍子玉,身披戰甲,英姿颯爽,然而他那驕傲自負的神情卻讓楚成王心生憂慮。楚成王深知戰爭的殘酷與無常,麵對晉國的崛起,他主張撤軍,以謀後定。
“大王,晉侯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曆經磨難,如今剛回晉國,根基未穩,正是我楚國一舉取勝的絕佳時機!”子玉言辭激烈,堅決反對楚成王的撤軍之議。
楚成王微微皺眉,目光深邃而憂慮,“子玉啊,晉侯在外受困太久,嘗儘人間艱難險阻,深知百姓之苦,如今上天為他開路,其勢不可阻擋。此時出戰,並非上策。”
但子玉心意已決,“末將不敢一定建功立業,隻求此次出兵,堵塞中傷誹謗的言論。”楚成王望著子玉那執拗的神情,心中惱怒,卻又無奈,隻給了他少量的軍隊。
與此同時,晉國的重耳正麵臨著巨大的壓力。秦穆公、齊昭公心懷異誌,與晉國的合作消極而敷衍,使得晉國不得不單獨麵對強大的楚國。重耳在營帳中來回踱步,憂心忡忡。
“主公,莫要焦慮,臣有一計。”先軫挺身而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智慧與果敢。
重耳停下腳步,急切地問道“先軫,快說來聽聽。”
先軫拱手道“如今局勢,可讓宋用土地賄賂秦、齊,請兩國出麵求楚退兵,並將此事告知楚國,挑起秦、齊與楚國的矛盾。同時,分曹、衛之地與宋,堅定宋國抗楚的決心。如此一來,楚國不願放棄曹、衛,齊、秦為得宋國土地,必與晉國結盟。”
重耳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希望,“此計甚妙,就依你所言!”
晉國的計策迅速展開,秦穆公和齊昭公在利益的誘惑下,漸漸倒向了晉國。楚國的子玉卻渾然不覺,依舊自信滿滿地準備與晉國一決高下。
子玉派出使者宛春前往晉國交涉“若晉國答應讓曹、衛複國,楚即解宋之圍。”他自以為這是一石二鳥之計,無論晉國答應與否,楚國都能占據主動。
晉國營帳內,眾將圍繞著這一條件展開激烈討論。先軫目光炯炯,識破了子玉的陰謀,“主公,子玉此計看似巧妙,實則不難應對。我們可私下答應恢複曹國、衛國,引誘楚國;扣留宛春來激怒子玉。視戰爭勝負的情況,再做謀劃。”
重耳微微點頭,“就依先軫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