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福稻穀無品階,可汲取天地靈氣生長的特殊稻穀,半個月內,可生長成熟。
注二代種子,將失去賜福,淪為普通稻穀。】
“半個月內成熟!”李青山驚了。
放在前世,即使經過現代科技篩選,培育而成的優良水稻種子,也需要三個月左右成熟。
這個時間直接縮短到半個月!
更為誇張的是,賜福稻穀能汲取天地靈氣,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大,種下去給足夠的水就能活。
這意味著,平穀縣一年十二個月,除了最冷的冬末,起碼有九到十個月能種植,輪耕十次,一年頂十年!
當然這也就是最理想的情況。
現實因素有著諸多變故,河流漲落、氣溫、陽光、雨水、人力等等方麵。
不過,即使如此,半個月能成熟的種子,若是分發下去,隻要稻穀成熟,必然能極大程度緩解李青山的糧食問題。
“儘快將權力滲透到平穀縣每個村,然後開始推廣賜福稻穀,讓其耕種。”
李青山心中有了緊迫感。
畢竟平穀縣庫存的糧食並不多。
接下來,李青山必須在一個月後,獲得一批新的糧食,才能維持自身軍隊的消耗。
但這種事情急也急不了。
現實不是遊戲,不是一個念頭,就能立即將各種命令下達,然後所有百姓齊心協力,眾誌成城的配合你。
在通訊技術不發達的古代,皇權不下鄉,是眾所周知的概念。
為何不下鄉,是因為皇帝不想管嗎?
當然不是,封建皇權的本質,就是集權,集萬千權力於一身。
隻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七情六欲,柴米油鹽,掣肘著每一個人。
不同的階級,不同的立場,都會讓人做出不同的選擇。
廟堂之上,皇權和相權、兵權、世家豪族之間的互相碰撞。
這些東西都在無時無刻消解著皇權的獨裁。
外加客觀條件下,古代通訊能力,需要以月,甚至是年,來對基層進行政策傳導。
導致基層對於皇權的感知薄弱。
天高皇帝遠,一點都不誇張。
李青山還未達到皇權的程度,地理距離也不算大。
但那些因素卻仍然存在。
可以說,李青山拿下平穀縣權柄,到真正掌握平穀縣,能將命令下達,並讓底層民眾願意協同,還有一段路要走。
這一段路,才是決定李青山,能否真正在平穀縣站穩跟腳的關鍵。
好在,現在李青山不是白手起家,他坐擁三百強弩手、六百鐵浮屠、一千二百暗衛死士、三千鐵甲兵,以及阿青、趙雲、六大黑龍衛等宗師高手,還有田豐這般的一流謀士。
其餘諸如平穀縣內的兩千兵卒、一萬多的世家私兵,就隻是細枝末節,根本不值一提。
如此實力,若非是糧草桎梏,統禦一郡之地,都是綽綽有餘。
更何況是占據區區的平穀縣。
了解平穀縣大致狀況後,李青山立即喚來田豐,讓其派出暗衛死士,以及平穀縣的諸多官差,前往所有的村子進行通知,初步讓百姓知道,平穀縣已然易主。
為此,李青山讓麾下的人,趕製了一批旗幟,上書天義兩個大字。
天義軍,這是當初李青山給平穀縣百姓,所說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