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講。”
“臣以為……我朝的大臣們克己奉公,不需要陛下過多約束就能夠為國為民。”
“而崇禎陛下的大臣們,做不到這一點,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無論才華還是品德不如我朝大臣。”
“故而,才會令崇禎陛下說出然皆諸臣之誤…崇禎陛下之言。”
“所以,臣以為要讓更有才華,品德更高的我朝大臣們,讓更有才華,品德更高的我朝大臣們,設計一套能夠更加適合未來的崇禎陛下時期,能夠監察百官,讓後世大臣們也能夠克己奉公,為國為民的製度。”
雖然這些隻是毛驤根據朱元璋的話做出的領悟。
並不完全契合朱元璋的想法,不過還是大同小異,說到了朱元璋的心裡去了。
他對著毛驤露出了幾分讚賞的目光。
崇禎昏庸與否,根本就不重要,未來的事情,他也改變不了,最多……隻能從製度上麵入手,借鑒一下後世發生的事情的經驗罷了。
剛剛憤怒的樣子,當然是有其政治訴求在裡麵的。
這下,反應比較慢的大部分官員們,才回過味來。
原來剛剛的一切都是做戲,都是假的。
想要限製百官的權利,想要繼續修改製度讓其更加有利於皇帝才是陛下的真實想法。
完全被朱元璋牽著鼻子走的百官們像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
他們隻能用憤怒的目光看向毛驤。
好你個濃眉大眼的東西,怎麼說話也這麼惡毒呢。
把我們捧的那麼高,我們若是不接著,陛下豈不是會把我們摔死?
隻是,氛圍都烘托到了這種地步了,他們又能說什麼呢?
總不能站起來說我並不高尚,其實我和後麵大臣一樣都想要貪贓枉法、屍位素餐,隻是礙於陛下您的扒皮實草的政策,才隻得偽裝成一名好官吧……
毛驤也注意到了一些不善的目光,不過他並不在意。
陛下希望他自絕於群臣,他就自絕於群臣,群臣在憤怒,也不能怎麼樣他,他和他家族的未來隻在陛下一人手中。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啊?”
這時,已經沉默了好一會的朱元璋,才問道。
早已被堵在了牆角的群臣們,隻得山呼——
“陛下聖明!”
……
永樂時期。
對於天幕這種東西,朱棣也是每日都看,特彆是和自己家人們一起看。
他注意到了一個關鍵的信息。
朱由校。
天幕剛剛提到崇禎的皇嫂時,說她是其皇兄朱由校的皇後。
這也就是說,這個崇禎是藩王登基,兄終弟及。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
朱棣開始掰著手指頭數了起來。
自己的兒子是朱高熾是高字輩。
孫子朱瞻基是瞻字輩。
至於祁字輩他目前還沒有見到。
平均一代二十年來算的話……
“兩百年,加上父皇他老人家在位的三十五年,還有朕的。”
“也就是說,我大明朝國祚,估摸著能有個二百五六十年?”
至於極端情況,朱棣沒有考慮,畢竟他們獲得的信息不多,也隻能大致算算。
“父皇,遷都北京的事,是否有待商榷……”
比起這個,更加務實的太子朱高熾,則是提及了這個問題。
比起北京,實際上朱高熾更喜歡南京。
老爺子一心想要到北方去,耗費錢糧不說,這天幕中大明在後來,更是被人一天攻破了北京城。
朱高熾覺得,在南京,想來再怎麼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也能劃江而治。
“嗯?”
瞪了一眼朱高熾,不喜歡兒子拆老子台的朱棣,說道
“怕什麼?”
“天幕不是說了,是那女真人乾的。”
“你爹我明年一開春,就先征蒙古,回來的路上順道再征個女真,把這些問題全都給我的這位九世孫小崇禎全都解決嘍,留給他一個安穩富裕的大明。”
朱棣的語氣很是輕鬆,像是並不把自己在蒙古的對手們當回事。
不過,朱高熾確是臉上露出了為難的神色,欲言又止。
他其實很想勸老爹不要出征了,可他也想把這後金、女真的問題給解決了,以免留給後人,最終變成天幕上崇禎那殺妻殺女的悲慘結局。
“爹,國庫真的沒錢。”
“非得開春就打的話,要不,你就捏捏東北女真這個軟柿子。”
“蒙古就先彆征了。”
“——不行!一起征!”
“爹,國庫沒錢了……”
“……”
朱棣一家,在這隻有他們家人的大殿前,開始了國家大事的討論。
天順年間。
從瓦剌留學歸來的大名留學生朱祁鎮,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奪門之變,並幫助自己的弟弟朱祁鈺病死。
此刻,正享受著重掌皇權的快樂。
雖然也會關注天幕,但是他並不怎麼在意。
即便是知曉了大明朝在未來的命運,他也並不多思考什麼,反倒是更加安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崇禎距離他似乎十分遙遠,他也能夠安心的縱情享樂。
不過許多大臣們,確是更加關心天幕,想要看看未來的大明,乃至自己的命運。
而在破落的小院之中,於謙,於少保,此刻正負手而立的看著天幕,他認真的看著大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最後的十二個小時,直到看到畫麵中崇禎皇帝自儘於煤山。
麵朝天幕,俯身跪地而拜,行了一個規規矩矩的君臣大禮。
他不知曉崇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天幕短短幾句,不足以評價一個人。
作為大明朝的臣子,他於謙,也並不忠誠於哪一位皇帝,可是……主辱臣死,縱然他沒有見過這位崇禎陛下,可是見到他那落到國都破碎的地步,殺妻殺女,不願淪落前宋後塵。
最後又自殺於煤山,還是讓他無比的動容。
遍讀史書,曆朝曆代到了晚期都是難以挽回。
或許,這也是天幕上說他勵精圖治,朝前夕惕,從未有過懈怠,卻依舊無可挽回,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下場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這樣的皇帝,或許救不了那時的大明,可如果和朱祁鎮換一下會怎麼樣呢?
雖然不想管老朱家自己皇位繼承的問題,但是……一想到這個問題,於謙還是忍不住的歎了口氣。
萬曆年間。
“國庫虧空,朝廷無錢,致使軍隊無戰力。”
“百官離心,北京城一日被破,恐怕……有內應啊。”
北京城一日被破,張居正雖然震驚,但是仔細想想,卻並非不能理解。
如今國事就已經如此艱難了,年年寅吃卯糧,那卯糧吃完該怎麼辦呢?
“寅吃卯糧,卯糧吃完,必然加賦。”
“而讀書人不納賦,官員不納賦,藩王不納賦。”
“賦稅隻能壓在平民百姓頭上。”
“再兼遼東後金崛起,朝廷在遼東戰事不斷,朝廷沒有錢糧必然要加賦。”
“國內天災頻頻,百姓揭竿而起。”
“如此為平亂朝廷又要加賦……”
“……”
張居正一時無言。
他串起來了。
全都串起來了。
哪怕是從天幕的出現到現在,關於明朝末年的信息量寥寥。
隻有百代成史中的天罰、後金、民變等等,以及剛剛的崇禎皇帝的最後十二個小時發生的事情。
但因為張居正本身就極具智慧,所處又比較靠近崇禎的時期,許多問題早已凸顯。
所以,他最早看清了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天幕會對崇禎皇帝這麼一位亡國之君有惋惜。
的確,大明朝積弊日久,爆發出的這麼多問題,即便是他,想想也覺得頭皮發麻,不知道從何處入手。
便是現在想要解決財政問題,就已經讓人焦頭爛額了。
“一條鞭法、考成法,刻不容緩……”
“隻是…如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就繼續改革,不然……後世到了崇禎時年間,恐怕大明就真的積重難返了。”
暗暗下了決心,張居正打算進宮。
借著天幕的事情,讓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生母李太後,以及司禮監秉筆、掌印太監馮寶,要讓他們不遺餘力的支持自己。
同時,還要讓大明朝上,心中有國家的老臣們支持自己……
以減少改革阻力。
“土地、天災、後金、稅製……”
細數著大明朝未來的問題,張居正隻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些。
他踏著孤獨的步履,獨自走向皇宮,深邃的眸子裡充滿了堅毅與決心。
哪怕是費儘餘生的所有力氣,做一頭累死在田間耕種的老黃牛,他也要將大明的江山社稷,扛在肩上!
崇禎。
完整的看完了整個視頻,朱由檢癱坐在椅子上。
視頻中出現的自己的女兒,目前還沒有出生,畢竟他現在沒有女兒。
但是畫麵中那副自己未來的悲慘畫麵,還是讓朱由檢忍不住的心底發寒。
那是他將來的下場嗎?
諸臣誤朕?
難以想象,自己未來會說出這般絕望的話,那大臣們是做了什麼事,讓他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呢?
崇禎迷茫了。
不是說大奸臣是魏忠賢嗎?
他好不容易鬥倒了魏忠賢,為什麼不僅沒有拯救大明朝,自己還成為了亡國之君,淪落到如此淒慘的下場呢?
“陛下……百官們有很多都跑來,說要入宮覲見陛下。”
“……”
王承恩將百官已經來到了內城門前的事情告訴了崇禎,但是崇禎此刻卻不知道該如何了。
“見……”
他怔了半晌,才口乾舌燥的說出一個字。
可是卻仿佛丟了魂一般,大腦一片空白。
喜歡我刷的短視頻被萬朝古人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刷的短視頻被萬朝古人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