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殺掉魏忠賢之後,東林黨人彈冠相慶,他們以儒家思想為牢籠,開始嘗試用精神掌控這位年輕的皇帝。】
【花樣百出的理由,彙聚成一句話,朝廷再難,也不能從士紳們手上拿走一分錢,前線打仗要加稅可以,但必須全都加在最貧窮的百姓頭上。】
【於是,在東林群賢們的治理下,大明朝走入了,沒有軍餉就鬨兵變,鬨兵變就要在百姓身上加賦,加賦,活不下去的百姓就要造反,百姓造反就要再加稅來平定叛亂的死循環。】
大明。
許多萬曆年間、天啟年間,尚有心報國,有大誌向的東林黨人,諸如左光鬥,楊漣等人,看到天幕如此評價東林黨,無不痛哭落淚。
“東林黨何至於此啊……”
“日後的東林黨人,究竟做了什麼……做了什麼……”
洪武時期。
朱元璋努力平複著自己的心情,可依舊怒不可遏。
思緒,仿佛是回到了當年元末大旱之時。
雖然成為了皇帝之後變了一副模樣,可那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統治,那些痛苦的記憶,朱元璋不會忘記,更能深刻的理解百姓為何會造反。
諸如賤民之類的話說不出口,因為,這純粹就是他大明朝的大臣們不做人。
以及小崇禎,太過愚蠢而已。
“士紳不納稅……”
朱元璋心中惱火,可麵上卻突然平靜了下來。
無意間,朱元璋注意到了底下的官員,勳貴們有的在偷偷注意他的表情。
他的統治基礎便是來自於這些士紳勳貴。
隻要沒有將百姓逼到非死不可的地步,這些人才是他要拉攏的對象。
可一旦社會秩序徹底崩壞,底層的百姓就會爆發出比士紳們更加可怕的破壞力。
所以,有時候百姓和士紳們的平衡一定要做好。
“這些東林黨人,人人該殺!”
明白了問題的重點,朱元璋作出一副對後世這東林黨極度憤怒的模樣,悄然隱藏了自己真實的想法。
崇禎時期。
崇禎皇帝朱由檢聽著這天幕上的話,若有所思。
“魏忠賢、東林黨、稅賦、循環……”
天幕講述的通俗易懂,朱由檢也基本上是聽明白了。
“政治平衡……”
這位年僅十七八歲,從未受到過係統性的明末皇帝,隻感到大受震撼。
主要也是,天幕的話,無論對錯真假,天然就增加了‘可信度’。
“難道因為東林黨不是好東西,就要讓朕留著魏忠賢這個禍害……”
一想到天幕的意思可能是這樣,崇禎就感到有些憋屈。
他想要的,是真正一心為國為民的名臣啊!
不是什麼政治平衡,奸臣,佞臣,能臣,庸臣一起用。
這種極致的反差讓年紀輕輕的崇禎皇帝十分痛苦。
痛苦程度不亞於當初看到大明百萬宗室被屠戮。
“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這些個東林黨人一個個飽讀詩書,他們不知曉忠君報國嗎?”
“他們不也是這麼說的嗎?他們難道不知曉逼反了百姓會有什麼後果,連魏忠賢都懂得的道理,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崇禎一邊流淚,一邊不停地問,十幾年建立的信仰,一朝破碎,就是他這般難以接受的痛苦和崩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對自己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無論能力,還是做法。
甚至於連當初殺掉魏忠賢都不知曉究竟是對是錯了。
【隨著前線的戰事不斷吃緊,已經逐漸明白了的崇禎皇帝再也不想聽東林黨講什麼聖人之言,既然你們東林黨總有理由不交稅,那就全當是朕借你們的錢,如何?】
【豈料東林黨依舊是一毛不拔,崇禎皇帝終於明白了這些東林黨人究竟是什麼貨色,可他明白的太晚。】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擁有整個天下,卻活活被窮死的崇禎自縊於煤山。】
【次日,東林黨與一眾文臣,歡天喜地的在大殿上迎接闖王李自成,並上書請求其稱帝。】
【結果,闖王李自成認為這群二五仔沒有任何價值,他將崇禎的大臣們全部抓起來嚴刑逼供。】
【最終從這些大臣們的手中僅白銀便敲出了七千萬兩。】
【而當年,磨破嘴苦求大臣們捐款救國的崇禎,從他們那裡得到的白銀捐款,多是幾十兩,百餘兩這樣的數目。】
【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竟然是太監王之心的銀一萬兩。】
【……】
大明。
洪武時期。
“七千萬兩?!”
朱元璋震驚了。
這還不算田地、宅子、字畫,古董等等的價值。
他給大明朝的官員們定下的俸祿才有多少?!
竟然能有這麼多,而崇禎就是守著這群巨富被活活窮死。
“這些狗官真是人人該殺!”
“也怨不得咱這後輩說諸臣誤朕。”
縱然,看到這裡朱元璋已經意識到了崇禎的問題,可是……這畢竟是他的後輩,又遇到了這麼些個‘東林群賢’,一時間,朱元璋更多的還是心疼了。
崇禎時期。
許多東林黨人渾身發抖。
天幕將這些東西說出來,真與假已經不重要了。
他們認同不認同,也不重要了。
可想而知,今天過後,東林黨的名聲,究竟會臭的什麼程度!
也有許多真心認為東林黨就是憂國憂民的黨派,就是被閹黨迫害的賢臣的許多東林學子們此刻信仰崩塌了。
“怎麼可能?!”
“東林黨,怎麼可能是奸佞?!”
“這後世的人肯定弄錯了,是史書記載有偏差!對,肯定是那群閹黨在汙蔑我東林……”
大漢。
劉邦明白了。
收到的一筆最大的捐款,竟然是太監出的,雖然這大概率也是貪汙出來的,但是,這還真是讓人感到諷刺!
“這大明臣工若皆是如此,皇帝又這麼天真,更是將稅賦全都加給百姓,那與前秦又有什麼區彆呢?”
“真是不亡才怪啊……”
到了這一步,這大明的滅亡,已經沒有什麼好可惜的了。
“不過這李自成……”
劉邦微微皺眉。
“太莽撞了些,這些明朝的官員們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可天下未定之時,你將他們全都拷餉,豈不是將明朝的官員們全都打到了對立麵去。”
“應該先站穩了腳跟再殺啊……”
“一點都不懂過河拆橋的藝術。”
即便天幕上的信息不多,但劉邦也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有些時候,明明知曉問題所在,卻不得不妥協啊。”
“這李自成,看樣子也不比這崇禎高明。”
搖了搖頭,因為已經知曉了答案,所以劉邦反推一下,問題自然就清晰無誤。
喜歡我刷的短視頻被萬朝古人圍觀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刷的短視頻被萬朝古人圍觀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