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音妤鼓勵她:
“作為一個新手編劇,第一次寫劇本就能從無數劇本裡通過初選,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戰績了。再接再厲,新劇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梗想跟我討論,隨時滴滴我,我一直在。”
最近辭職了,時間多了,餘佳嘉在同時進行兩件事。
一個是寫小說,再一個就是繼續寫新劇本。
小說已經順利簽約,拿到了她比較滿意的保底合約。
雖然說,這個金額比以前在公司上班是低了不少,但還是那句話,不管再少的錢這也是她自己的作品,從此以後她隻為自己的作品而奮鬥。
這種感覺是在公司打工當編輯掙多少錢都無法比擬的。
跟顧和唯分手後,餘佳嘉第一時間從年華裡的房子搬了出來。
她把行李搬到樓下,等網約車過來的時候。
回頭看了看樓上,那個自己住了很長時間的小房間。
內心百感交集:
在這個房間裡,她的兩個室友,也是好朋友,都發生了很多很多事。
後來她們,因為生活的變化,一個接一個,離開了這個房子。
她留守到最後,直到這個房子換了新的房東。
生活的戲劇性在於誰也無法真正準確的預測未來的走向。
加繆曾經說過:
人理解不了命運,因此我裝扮成命運,換上了諸神那副糊塗又高深莫測的麵孔。
餘佳嘉手機響了,司機打電話來,說路上遇到一起車禍,把路堵了,他需要繞路過來,可能要比預計時間遲到十分鐘左右。
餘佳嘉答應著,在旁邊找了個椅子坐下來等。
命運啊……
她無事可做,便接著想。
人們總是試圖從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找到一些承上啟下的因果關係。
因為做了這件事,所以產生了那個結果。
如果結果不好,那就避免做那件事。
人們把這種行為叫做總結經驗教訓,避免下次再犯。
然而,這並非命運的本質,命運之所以被稱為命運,根本原因在於它的不可捉摸和無法預測。
當你想找因果關係的時候,你以為你找到了,其實也並非完全如你所想。
你以為你種下了某個因就會獲得某個果,但命運會告訴你這是癡心妄想。
命運是荒謬的。
好人未必有好報,壞人也未必有惡報。
世界的整體遵循正態分布的規律,但總有一些荒謬的事實真實存在著。
或許證明了命運的荒謬並不能得到什麼,但對於一些總是在拷問人生意義的人來說,也不失為一種解脫。
答案就是你不需要再去追問了。
從一個瘋狂混亂的世界裡去追問這件事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唯一有意義的是你的當下。
此時此刻,吃什麼,做什麼,看什麼。
八公裡以外和三天以後得事情就不用想了。
因為那是命運管轄的範疇。
即,被荒謬和混沌控製的未知之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