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陽光普照大地,望神節開始了!
鑼鼓聲起,絲竹管弦相輝映
全場瞬間寂靜無聲,辰曦目光越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抬眼看去。
那祭神台上正中央豎立著一根約莫五丈高的木樁。
木樁頂端是一朵木雕九瓣蓮,蓮花下是五條顏色不同的彩帶。
彩帶分彆為金、綠、黃、紅、藍五中顏色,代表著自然萬物五行中的金、木、土、火、水五中屬性。
彩帶很長,一端連著九瓣蓮,一端握在木樁下的五個童男童女手中。
那五個孩童是村中百姓家的孩子,都是八、九歲年紀,個個都是長相較為出眾的。
孩子們穿著顏色不同的衣裳,手中握著同色彩帶,在奏樂響起時便牽著彩帶圍繞著木樁腳下交錯緩緩跑動起來。
他們的步伐很有規律,牽著彩帶穿梭間,連著九瓣蓮那一端的彩帶便圍繞著木樁包裹,就像是給木樁織上了一件五色外衣。
與此同時,在五個孩子外圈圍繞著八位穿著五色彩衣,頭戴木製麵具隨著奏樂跳動的巫。
祭神台的邊緣也同樣立著五根木樁,木樁上方同樣頂著木製九瓣蓮,不過這五朵九瓣蓮比中間那朵略小,木樁也稍矮。
木樁上拴著五條彩帶,彩帶尾端掛著銅鈴,風一吹,彩帶便在風中飄揚起舞,銅鈴清脆的聲音也隨風傳入眾人耳中。
而祭神台下的村民們此刻雙手捧在身前,微垂著頭,閉目似乎在祈禱,他們虔誠地在迎接神的賜福。
然而,這一片虔誠的信徒之中,唯獨有一個人例外。
那便是人群之外,那大榕樹下剛剛借屍還魂的辰曦。
她本就是來湊湊熱鬨,卻沒想見到祭神台上一幕讓她覺得既陌生又熟悉。
好半晌她才反應過來。
白露日!
望神節!
那不就是八百年前的嵐神節麼!
八百年前天下還是亂世,那會兒萬濁之王還未曾被封印,世間邪祟作亂,濁亦猖獗,百姓生活艱難。
後來嵐山派出弟子下山除濁,且為了百姓心安,每年白露日都會有炁師前往各村莊城鎮設置驅邪陣,以防濁與邪祟作亂。
驅邪陣是以五個不同元炁屬性的炁師同時施展的一道法陣,布陣之時,五人身上元炁顯現,陣中會出現五道顏色不同的光柱,待光柱融合,光柱的頂端會向外蔓延出五色光芒的屏障將整個村子籠罩,那時,驅邪陣便成了。
驅邪陣以布陣者實力判定覆蓋範圍,有效期限為一年,因此每年的這一日都會有炁師前來布陣。
因為嵐山門規第六條,凡嵐山弟子在外不得隨意暴露身份,所以百姓不知他們是何人,但那時能做到這種事的隻有他們炁師。
且因炁師們來無影去無蹤,百姓們也有了自己的猜測,有人說,他們是那山中的神,平日山中霧氣彌漫不見神影,當百姓有難他們便會穿過重重迷霧前來救濟蒼生。
為了表達對神的尊敬,後來人們將白露日,也就是每年炁師下山為百姓布驅邪陣之日定為嵐神節,即為恭迎那山間霧氣中隱住的神明前來為百姓驅趕凶邪的節日。
即便是她死的那一年,白露日嵐神節也依然存在。
辰曦微微疑惑,既是炁師為百姓布驅邪陣之日,那為何今日不見有炁師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