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信的。”
“陛下還說了,捐款的人,回頭他都有嘉獎,決不能讓你們做了好事不留名,要讓你們青史留名。”
眾人聞言紛紛激動起來,一個青史留名就太有誘惑了。
有些膽子大的就問是什麼嘉獎。
敬王沒立刻回答,他要把話裡能被人反攻的地方都給自圓其說上。
“雖然這次募捐是大家自願自發捐款的,但朝廷也不能不為你們考慮,畢竟你們捐獻的錢跟物,都是你們辛苦勞動獲得的。
所以陛下說了,等城南這次受災的地方重新建好後,要在那裡豎忠義牌坊,會把你們當中一部人的名字寫在上麵。”
“以後城南百姓每日進出都能看到,看到他們就會念你們的好,祖祖輩輩如此循環。”
人群中已經有不少人開始交頭接耳了。
他們長這麼大,也就知道考上進士朝廷會給他們在老家建進士牌坊。
再就是貞潔烈女,在獲得陛下認可後,朝廷也會給一個貞節牌坊。
他們這群普通人,想要把名字寫在牌坊上那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更不可能會青史留名。
但現在忽然就可能了……
大家都不是沒見過世麵的,聽到敬王說到這裡心裡就明白了。
部分人才能得到,那肯定是捐錢捐的多的部分人才有資格把名字寫在忠義牌坊上青史留名了。
敬王給了眾人交頭接耳的時間。
覺得差不多了後,敬王又大聲道:“還有一些表現特彆突出的人,陛下會親手寫一份字蓋上印章,讓侍衛們親自送到你們的家中。”
謔,這個誘惑更大。
牌坊也就是供彆人瞻仰的。
但要是家裡能有一幅陛下的墨寶,那必然是留給子孫後代的傳家寶啊。
陛下的親筆手書,誰不想要?
將最大的誘惑拋出來後,敬王率先表態:“這次城南受災,本王作為大胤的王爺,作為開封府的府尹,理應要出一份力量。”
“我帶個頭,捐款一萬兩。”
說著敬王從懷裡掏出厚厚的一遝銀票,毫不猶豫的全部塞進了一旁的木箱子裡。
看到那麼多錢,有人驚呼,有人驚歎,還有人轉身往家跑。
京城有錢人可多的很,跑慢點那忠義牌坊上可就寫不上自己的名字了,跑慢點可就得不到陛下的親筆手書了,青史留名跟他們可就沒關係了。
聰明人很多,於是那些富戶們,或者是富商家裡的下人們,紛紛離開這裡回去拿錢的拿錢,稟報的稟報。
看著一下子就跑走大半的人,宋禎很是滿意。
人群走了一大半,他們再不走,也容易被看出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