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敬王正在敬王府悠哉吃著早飯的時候,流言蜚語早就在城南這一塊散播開了。
“你知道嗎,聽說昨天敬王在城東那邊募捐了一百多萬兩。”
“這麼多?”城南的老百姓高興壞了:“那什麼時候給我們建房子,什麼時候有個家?”
“對啊,什麼時候能幫我們建房子?”
“還建房子呢?”那人雙手插在袖口裡,縮著脖子:“我二姨家的小叔子的表哥的妹婿在開封府當差,聽說昨天那麼多錢全部被搬到了敬王家裡去了。”
“什麼意思啊。”有人驚慌的問:“錢沒了?”
聽到他這麼說,更多的人慌了:“錢沒了?”
“誰知道呢。”那人也沒把話說死:“反正古往今來,你們看過那錢進了當官的口袋裡還能給咱?”
說完這個吸了吸鼻子:“反正我是沒見到過。”
大家頓時不知道該如何辦了。
“不可能的。”有個老婆婆站出來,鑒堅定地道:“聽說昨日陛下還來過我們城南,陛下承諾會讓我們年前住到新房子裡去。”
說完又看著那個散播謠言的小夥子:“你不是我們坊的,你是哪個坊的,我怎麼沒見過你。”
“我是隔壁坊的。”小夥子道:“我就是聽到消息來通知你們一聲,信不信隨你們。”
說完小夥子就走了,隻留下一群人在那驚慌失措。
大娘堅定地道:“大家不要慌,這個人不知道哪裡冒出來,我們要相信陛下,相信開封府。”
“不是有開封府的差役嗎?”有個中年男人道:“等下他們來了我們去問問。”
“問他們有什麼用。”又有人站出來反對:“敬王就是開封府的府尹,他們肯定都幫著敬王的。”
“這可如何是好?”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行,我一家老小好不容易活下來了,可不能在這大冬天凍死的,我要找官老爺,我要找官老爺。”
這人說著就跑走了。
相同的情況差不多在城南大部分的坊間流傳著,隻用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就將整個城南搞得人心惶惶。
與此同時,朝堂上的禦史們也沒閒著。
有人攻擊敬王打著賑災的名義搜刮民脂民膏,還有膽大的字裡行間責怪陛下不該答應給那些人墨寶。
一個老禦史仗著自己快要退休了,有點倚老賣老:“陛下的墨寶那是聖物,怎可流落民間呢。”
宋禎氣得不行,但這麼多年也已經學會了如何隱忍了。
“賑災自古以來就是朝廷的事,自然該由朝廷撥款,這樣從民間籌款隻會讓人以為我大胤國庫空虛。”
“這要是被哪些不安好心的傳揚出去,隻怕邊境不穩啊陛下。”
見宋禎臉都氣紅了,林禦史表示還沒說完呢。
隻聽他又道:“陛下,恕老臣直言,這番操作雖然能解眼下的困難,但難免會給後世之人留下不好的話語,也會影響陛下您的一世英名。”
“如果後世子孫效仿,有點事就要在民間搞募捐,那給老百姓帶來的壓力也太大了,我們朝廷的威嚴又何在?”
這老頭站在製高點上來說,讓宋禎想發火都發不出來。
敬王因為還要去東市繼續籌賑災款,今日沒上朝。
崔勝想站出來,但他一隻腳才邁出來,就聽有人已經站出來,喊了一聲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