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歸京(下)_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8章 歸京(下)(1 / 2)

晌午過後,乾清宮暖閣內,入目儘是緋袍。

拱手謝過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自遞過來的香茗之後,在場的朝臣們均是斂去了臉上的笑容,默默等候著上首天子的吩咐。

山東叛軍主力雖然已被殲滅,其賊首徐鴻儒,陳燦宇等人也被驗明正身,於濟寧城外認罪伏法,但關於這場叛亂的後續影響還遠沒有結束。

所有人都知曉,無論是被天子廢黜的"泰興王",亦或者世代居住在曲阜的"孔家人"僅僅是這場叛亂的始作俑者而已。

真正的"幕後推手",仍沒有得到懲處。

"南直隸那邊怎麼說?"半晌,大明天子朱由校唇齒輕啟,打破了暖閣內的沉默。

他在歸京的路途中,已是提前收到了有關於南方諸多勢力的"交代",但具體內容還要進一步核實確定。

天高皇帝遠,南方那些士紳於當地傳承兩百餘年,彼此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遠比被利益蒙蔽了雙眼的泰興王和孔胤植棘手。

"回陛下,"頭發日漸稀少的次輔劉一璟眼神犀利,起身拱手道"南京戶部尚書汪應蛟日前上書請辭。"

"南京大營趙姓參將監守自盜,私自挪用軍械輜重。"

"經淮安府核查,這批物資輜重由水耗子們分批接手,押往濟寧州。"

言罷,這位一直堅持以"東林"治國的次輔便坐回屬於自己的位置,憔悴的臉頰上充斥著驚怒和失望等情緒。

時至如今,即便是最為愚笨的朝臣也能後知後覺的意識到,前些時日京中的"暗流湧動"與山東的叛亂相輔相成。

而直接造成此等局麵的"亂臣賊子"便是遠在千裡之外的南方富紳們,至於提前下場的"泰興王"和孔家人,不過是個蠢而不自知的棋子罷了。

"嗬,參將?水耗子?"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之後,年輕天子毫不掩飾臉上的嘲弄,目光在眼前眾臣的臉上掠過。

除卻低著頭,大氣也不敢喘的左都禦史張問達和大理寺卿鄒元標之外,餘下的朝臣們大多表情憤怒,呼吸沉重。

如若不是天子運籌帷幄,兼之京營將士戰力悍勇,怕是天子真的會重蹈昔日"土木堡之戰"的覆轍。

至於監守自盜的參將,以及手眼通天的"水耗子",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陛下,"猶豫許久,首輔方從哲起身凝眉道"事關重大,朝廷不宜輕舉妄動。"

一邊說著,方從哲便扭頭看向皺眉不已的兵部尚書"不知兵部能否借機調兵,坐鎮南京?"

如若是尋常時候,以他的為人,自是不敢提出如此"膽大妄為"的建議,但如今京營將士的戰力有目共睹,朝廷或可借此加強對於南直隸的掌控...

未經思考,身材魁梧的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拱手回稟道"京營將士身負戍衛京師之重任,眼下這個當口上不宜輕動.."

不知怎地,這位對於軍事極具發言權的重臣此時竟滿臉嚴肅,語氣驚疑不定,似是在顧慮著什麼...

自天子即位以來,朝廷接連挫敗遼鎮建奴的陰謀,並為九邊將士補齊曆年所拖欠的軍餉,提升了將士們的士氣,但這場由徐鴻儒等人領到的叛亂,卻也給王在晉敲響了警鐘。

相比較重兵雲集的遼鎮以及天子不斷整飭的宣大,作為京師門戶的薊鎮卻是殘破不堪,名存實亡。

如若草原上的韃子們受迫於日益嚴峻的環境,難以維持基本的生計,極有可能縱兵劫掠大明邊鎮,甚至如昔日的"俺答汗"一樣,兵發北京。

就憑如今軍備廢弛多年的薊鎮,斷然抵擋不住蒙古韃子的鐵騎。


最新小说: 綁定渣女係統後,前任大佬搶瘋了 大明悲歌 蹈海天妖傳 九獄崩滅 開局怒噴扶蘇,這個皇帝我來當! 劍嘯昆侖 白月光死而複生,瘋批帝爭著當狗 大金烏 苟在東宮漲天賦,發現太子女兒身 就看吧,看把不把你頭笑掉就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