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就在"趙四"等行首於府中暗中商議抗稅的時候,規模形製幾乎等同於"巡撫衙門"的織造局同樣燈火通明,一名年過五旬的老太監在諸多小內侍的眼神中,神情自若的居於正堂上首。
此人名叫李實,本是直隸河間府人氏,因家境貧寒,不得不進宮求生,後憑借著察言觀色,得到了彼時節製六宮的鄭貴妃的賞識。
萬曆四十二年,趕在福王朱常洵前往河南洛陽就藩之際,李實主動請纓,前往蘇州織造局,為福王采辦就藩所用的一切服飾。
因為差事辦理的妥當,李實在福王朱常洵就藩之後,成功離開了規矩森嚴的紫禁城,由昔日卑躬屈膝的隨侍宦官,搖身一變成為高高在上的織造太監,迄今已有將近十年的時間。
或許是童年的境遇過於淒慘,李實才剛剛就任織造太監,便是不加掩飾的展露了其對於財富的渴望,以各種各樣的由頭收取蘇州城中織商和官員們的孝敬。
儘管李實"貪財"的名聲人儘皆知,但因其"拿錢就辦事",故此這麼多年以來,除卻偶爾有"初出茅廬"的官員對其予以舉報之外,上至南京城中的勳貴高官,下至蘇州城中的織商行首,無人與其產生過半點矛盾。
如若不是前些時日朝廷突然正式下發示意,於南直隸複建稅課司,李實蘇州織造太監的位置,幾乎可以用固若金湯來形容。
...
...
"爾等可是確認過了?"
"官府準備籌建稅課司了?"
茶香四溢的正堂中,老太監李實將手中的香茗一飲而儘,閉上眼睛默默品味了幾秒餘味之後,方才不辨喜怒的詢問道。
"回乾爹的話,"話音剛落,正堂中便有一名捧著瓜果的小內侍上前一步,臉上充斥著討好的笑容,諂媚道"兒子打聽過了.."
"咱們蘇州府在國朝初年便建有稅課司,這一次也是在原址上複建.."
啪!
未等小內侍將話說完,麵色漲紅的李實便猛然睜開了眼睛,一腳將其踹倒在地,並怒目而視道"瞧把你高興的,臉上都樂出花來了.."
猝不及防之下,小內侍手中捧著的瓜果散落一地,製作精美的前宋玉盤也隨之化作了碎片。
"乾爹息怒,"顧不上臉頰處傳來的劇痛,小內侍磕頭如搗蒜,著急忙慌的呼喝道"兒子不敢呐.."
聞聽回蕩在耳畔旁的哭嚎聲,正堂的其餘內侍雖然不動聲色,但眼眸深處卻湧現了一抹轉瞬即逝的喜色。
平常的時候,這小內侍仗著溜嘴滑舌,認了李實當乾爹,私下裡可是沒少欺負他們。
"行了,彆磕了。"
"聽著心煩。"
或許是心不在焉,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李實不耐煩的聲音便在正堂中驟然響起,並緊接著詢問道"蘇州府的稅課司使是誰?"
"官府那邊可有明說?"
按理來說,蘇州府作為江南重鎮,各級官署運轉當井然有序,但因萬曆末年朝廷黨爭嚴重,官員缺額嚴重,這蘇州府的知府便一直空懸至今,使得李實在這蘇州城中獨攬大權。
久而久之,李實也逐漸對蘇州城中的官員們養成了呼來喚去的習慣,平日裡絲毫不將這些身份不顯的低階官員放在心中。
不過深知人情世故的李實心中也清楚,他之所以能夠在這蘇州府任職多年,除卻與鄭貴妃的那層關係之外,更重要的便是"拿錢辦事",沒有得罪過南直隸的任何一個勢力。
否則就算是他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應付南京城中那些手眼通天的勳貴高官們呐。
隻是他萬萬沒有料到,他雖然與南直隸的各方勢力達成了心有靈犀的默契,如今卻遭到了京師的"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