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門窗緊閉,氣氛有些幽靜的暖閣內,角落處在香爐中嫋嫋升起的青煙被一陣突如其來的腳步聲攪亂。
聞聲,在案牘後端坐多時的朱由校隻是輕輕頷首,示意魚貫而入的緋袍重臣們自行落座之後,便繼續將目光投向手中的塘報。
隨著窸窸窣窣的衣袍聲響起,桌案上本就微弱的燭火也隨之搖曳不定,將年輕天子陰晴不定的麵容映襯的愈發深邃冷寂。
這西南的局勢果然如他所料!
在黔國公沐昌柞撒手人寰之後,那些在地方上擁兵自重的土司們終是控製不住蠢蠢欲動的內心,攜手起兵叛亂。
東川府,尋甸府,澄江府。
這些在平日裡易守難攻的城池天塹在短短數日的時間裡便先後淪陷,淪為那些土司狼兵的囊中之物。
即便不能親臨其境,但朱由校依舊可以通過塘報中冰冷的文字,體會到當地百姓的絕望以及土司狼兵肆無忌憚的瘋狂。
雲南彙聚了西南之精華,境內土司林立,此役對於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擁有上帝視角的朱由校知曉,此戰的凶險程度比之三年前的"奢氏之亂"恐怕要強上數倍不止,但朝廷依舊要速戰速決,以免陷入像原本曆史上那樣"進退兩難"的境地。
眾所周知,在原本的曆史上,戰火蔓延雲貴兩省的"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爆發開始,直至崇禎十年方才宣告結束,前後共耗時十餘年的時間,損耗的錢糧不計其數。
但這場興師動眾的"奢安之亂"除了讓朝廷在西南的兵力消耗殆儘,讓遼鎮建奴發展壯大,其實還導致了一場發生在"南明"年間的動蕩叛亂。
而那場叛亂的主角,便是這奏本中提及的阿迷州土司以及王弄山土司。
"通政司的消息,爾等應該都知曉了,朕也就不再多贅述了。"半晌,朱由校心情沉重的睜開雙眼,清瘦的臉頰上寫滿了複雜"昆明可能守住?"
雲南坐落於帝國邊陲,境內的土司們經曆了兩百餘年的繁衍和傳承,勢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例如國朝初年對朝廷畢恭畢敬的"三宣六慰"早就成為了事實上的"國中之國",朝廷對於雲南的掌控力其實已然十分有限了。
聞聽此話,兵部尚書王在晉率先起身,不假思索的拱手道"啟稟陛下,昆明府乃雲南核心,府城高不可攀,且不久便是秋收之際,城中糧草充足。"
"短時間內,昆明府當不至於有失。"
儘管王在晉的聲音還算淡然,但其不斷起伏的胸口以及微微顫抖的手腳卻是出賣了其內心的緊張。
昆明城高池深,短時間內自是不會有失,但其餘的府縣呢?恐怕早已是屍山血海,生靈塗炭的模樣了罷。
"王本兵所言有理,"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朱由校將目光收回,並投向窗外的西南方向。
站在他的角度而言,他也不認為這場來勢洶洶的叛亂會比原本曆史上的"奢安之亂"以及"沙普之亂"會更加動蕩,畢竟他已經在事前將洪承疇調任雲南右布政使,又令三省總理魯欽坐鎮昆明府,填充了昆明的兵力。
另一方麵,無論是東川土司祿氏,還是王弄山土司沙源,亦或者阿迷州土司普名聲都不像原本曆史上那樣,趁著遼鎮建奴異動,假借馳援遼鎮的由頭,取得了調兵舉兵的旨意,並趁機殺害了朝廷要員,致使西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群龍無首。
"土司勢大,僅靠昆明固守不是長久之計,諸位臣工可有退敵之策?"停頓片刻之後,朱由校清冷的聲音再度於暖閣中響起。
事關軍國大事,且土司狼兵已然連克多座府縣,眼下極有可能已是兵臨昆明府外,在場的官員縱然心中有所想法,卻也不敢貿然宣之於口,隻是沉默不語的交換著眼神。
見狀,兵部尚書王在晉隻能再度起身,拱手道"陛下洞悉千裡,提前令京營將士趕赴西南坐鎮,眼下已然越過湖廣,進入四川境內。"
"京營將士驍勇善戰,必然可擊潰土司狼兵,令西南轉危為安。"
哎。
一聲長歎過後,朱由校頗有些無可奈何的點了點頭,為今之計似乎也隻能指望自己麾下的京營將士了。
"啟稟陛下,"像是突然想到什麼似的,一直沉默不語的督查院左都禦史張問達突然有些癲狂的起身拱手道"曲靖府乃雲貴川三省門戶,自古以來便是由川貴入滇的首選,但如今魯總理移駐昆明府,老臣隻怕那貴州土司暗藏禍心呐。"
嗯?
待到左都禦史將心中所想宣之於口,案牘後的朱由校不由得朝其投去了一個詫異的眼神,臉上流露出些許意外。
自"東林黨"失勢之後,這張問達便逐漸變得沉默寡言起來,平日裡少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時候,遑論似這等軍國大事。
不過這一次,張問達的的確確觸碰到了問題的關鍵。
貴州土司,或者直接說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彥,在本質上與已是正式起兵造反稱王的普名聲等人並沒有多大區彆,都是一丘之貉。
朝廷確實不能放鬆警惕。
"張愛卿所言甚是,"在張問達頗有些受寵若驚的注視下,朱由校朝其投去了一個讚賞的眼神,並凝眉詢問道"京營將士由曲靖府入滇,勢必要經過水西安氏的地盤。"
"這水西安氏,可不是易與之輩。"
因為在場的朝臣們大多都經曆過三年前的"奢氏之亂",故此對於水西安氏在貴州當地擁有何等恐怖的影響力及勢力,均是有著清楚的認知。
毫不誇張的說,這水西安氏的勢力,怕是要比東川祿氏,王弄山沙氏,阿迷州普氏三家土司加起來還要恐怖。
而且對貴州巡撫和雲南巡撫呈遞進京的塘報仔細分析,這水西安氏極有可能已經涉事其中,畢竟隨同東川祿氏造反的烏撒府土官便是安氏族人。
不僅如此,矗立於昆明府正北方向的尋甸府雖是在嘉靖年間便被改土歸流,但境內仍有土司存在。
若是對這些土司追根溯源便會發現,這些土司的祖上,似乎也是出身水西安氏。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