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父子倆也是這麼安排的,畢竟有客在家,得要人陪著,不然沒這個道理。
隨著張安伸手,場麵一度安靜下來。
山上的很多花花草草都非常聰明,它們要等到氣候穩定了才會冒頭。
“小安,小穎,給爺爺奶奶燒送些紙錢。”
蘇穎作為剛進門的兒媳婦,肯定要跟著去的,怎麼著都要讓二老見見孫媳婦。
有一次清明節掛紙的時候,直接挖了一叢金竹過來種在旁邊,現在已經發了好大一片了。
雖然已經立春了,但這天氣還是陰沉沉的。
估計那籬笆外麵,有不少人還是地刺看到活生生的鶴。
因為這兩隻黑頸鶴,竟然在用自己的頭蹭張安的手掌。
但張安有些好奇,到底是什麼事情這麼急。
“誒,這話可說不得,這兩玩意私人是不能飼養的,要不然要吃國家飯的。”
但沒有人產生懷疑,畢竟剛剛花頭出場的時候,那劃破雲霄的動靜可不小。
“你們去吧,我就留在家裡了。”
張安笑了笑,隻要不是太過無理的要求,張安都儘量會滿足。
好像這麼說也行,有奶便是娘,有空間泉水,自然可以是爹。
“老叔找喝酒,莫不是有什麼事情要說啊。”
它們倒是不管現在幾月份,隻知道等到立春以後,就要開始抽芽。
“沒事的,它們倆臉皮厚的很,你們不靠近它不會飛的。”
聽張安這麼說,那姑娘還以為這兩仙鶴是張安家裡養的。
一家子背上祭品,就出門去了張安爺爺奶奶的墳地。
最後張安走到院子前麵的路上,正好背對著身後的果園。
“你聽我解釋,是它們自己賴上我的,我哪敢養它們這尊菩薩啊。”
晚上人應該不少,到時候帶上兩瓶酒過去。
下午的時候,一大家子照常要上山去給張安的爺爺奶奶拜年。
張安能開門,她們都知道這裡是張安家,哪有外人讓主人家離開的道理。
這次說話的是個老哥,張安還有印象。
帶來的祭品,每一樣都要帶一半回家給家裡人吃,剩下的一半繼續放在供台上。
墳標一般都會用青竹,找不到的話可以用抽了芽的小樹苗。
原本這種山裡是不可能有竹子的,但之前張安為了方便。
好像是怕張安靠近,把這兩口子給嚇跑了。
張安剛到院子裡,籬笆外麵就有個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姑娘,小聲提醒他。
以往即便要說事,也得等到把年過完,等到十五以後再說。
“這是小穎,是你們的孫媳婦,今天過年,我們大家來給你們二老拜年了。”
王芳跟蘇穎把背簍裡的祭品,拿出來擺放好,等著張安去砍幾根墳標。
看來經過了去年,長箐這觀音洞還是被傳開了,好多人來求子。
要是彆的事情,有個人留在家裡,一起說說話也好。
張安吹了個口哨,房頂的花頭接到通知,立馬就從窩裡躥了出去。
也就是那位釣友的兒子,一臉期待的望著張安。
是以前經常過來的釣友,那時候老喜歡來張安家借廁所了。
正是花頭無疑,這家夥展翅足有一米多寬,非常龐大。
那釣友老哥笑著把相機拿出來,一連給拍了好幾張。
“啊?這仙鶴是你們家養的嗎?”
一家人都給二老訴說了些思念之語,把帶來的紙錢都燒送完畢,最後輪流給二老磕了幾個頭。
“喲,張安家的動作還快嘛,就已經去給你爺奶拜年回來了啊。”
上山去一趟最多兩個小時嘛,這村裡那麼熱鬨,人又那麼多。
張建國跟張安兩父子拿著鐮刀鋤頭,把周圍的雜草給清理了一番。
張安趕緊澄清,彆待會兒有人給他舉報了那可就麻煩了。
吳秋萍跟蘇紹文剛開始來的時候,還有些客套。
“張安,建國,晚上到我家來整兩口哈。”
“叔叔,我可以站在你旁邊照張相嘛。”
“請啥請,時間到了我們自己會去。”
兩隻銳利的鷹眼掃視著眾人,然後看了看旁邊的兩隻黑頸鶴。
花頭站在張安肩膀上,用那尖銳的鷹喙給張安梳理著鬢角的發絲。
“當然可以了,我們去前麵吧,這裡不方便。”
這個動作,又要讓大家大跌眼鏡,這還是那個高傲的蒼鷹嗎?
既然是有事情商量,張安自然是爽快的答應了。
最後從天上衝下來,穩穩的落在張安的肩膀上。
“它們並不是仙鶴,而是黑頸鶴,隻是跟丹頂鶴比較相似,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哦。”
“小哥,彆靠近了,待會兒把仙鶴嚇飛了。”
但是因為張安在這裡,所以它們沒有飛走。
“反正早晚都得去,那就早點去早點回來嘛。”
“有個事情要跟大家商量,晚上記得自己過來,彆讓我去家裡請啊。”
但今年的時間還早,野菜都還藏在泥土裡,少說還有個把月才會冒出來。
但奈何很多人都沒有相機,畢竟這玩意兒現在還挺貴的,一般人家還真不是花這個錢。
小哥一開口,倒是引出了不少回頭客。
此時的張安,就好像是動物園裡的解說員一樣。
下山的途中,張安家遇到了不少村裡人去山裡,都是給家裡故去的老人拜年的。
反倒是給周洋家跟張建忠家的館子增添了不少生意。
對於這樣討口子上門的家夥,花頭很是瞧不上它們。
有吳秋萍跟蘇紹文在家,所以王芳就打算留在家裡陪。
但上山去祭祀老人,這是家裡的大事,是一種孝心。
這些事情一般都隻能家裡的男人們來做,女人們是不能碰的,除非某些特殊原因。
雖然朱玉良說要在這裡掛個臨時救助站的牌子,但那也要等到年後才會來。
老哥自然是大方的答應了,而且他的相機還不是用膠卷的,而是現在市麵上剛出現的數碼相機。
從以前來釣魚的時候,張安就發現這老哥家裡不一般。
畢竟這個年代,能開車釣魚的人真不多,這數碼相機也證明了家庭實力。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