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誒!可太搶手啦!娘,您可不知道,我們剛進城,碰到徐大哥巡邏呢,聽說我們是去賣炭的,就直接把我們帶到劉老爺家的偏門……”
柳幺舅說到一半,端起碗又喝了一大口,可渴死他了!才賣關子地說道。
“那管事一看咱們的炭,哎喲,臉都快笑爛了,再一看咱們還有竹炭,激動得胡子都一抖一抖的,說那一筐,給咱們二百文呢!看著竹炭倒是比木炭還值錢呢!就是那苞穀芯,人不大看得上,姐夫直接送他們了……還說咱們還有竹炭,隻管往他們那拉去,咱們有多少,他們就要多少!給咱們算七兩銀一車呢!”
“嘶!”
屋子裡響起一陣嘶氣聲,此起彼伏。
“奪…多…多少?你說多少?七兩!那那車木炭多少銀?”
柳外公坐不住了,直接啪一聲拍柳幺舅大腿上,疼得他齜牙咧嘴的。
“哎喲!爹!你激動不得拍自己嗎?你拍我作甚?”
得知今兒一車炭賣了五兩三錢,可把一家子喜得不行,又聽到竹炭賣價更貴,一家子更是樂不可支。
吃完午飯後,一家子又開始對著毛竹可勁兒謔謔,橫豎這玩意兒生長速度極快,也不用擔心過度砍伐造成水土問題。
一株毛竹從出筍到成竹隻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實在是經濟效益型木材!
吃完晚飯,家裡又聚在堂屋烤火、燙腳,順帶開了次家庭會議。
“我覺著可以把原先圍的關鵝的那處院子拆掉,挖個魚塘,挖魚塘挖出來的泥就用來鋪路,就從咱們坡下鋪到橋邊,估摸著有三裡路……”
挖魚塘是早有的想法,在老家,他們陳家也是挖了一方魚塘的,每年可以養點魚,給妹子家、親家送些,剩下的就留著冬臘月間曬乾魚。
陳舅公今兒去幫忙砍竹子時,就仔細觀察過了,就原先圍了鵝院子那處是個好地方,再把周圍的樹砍一砍,碎石撿一撿,枯草割一割,倒是能開出半畝地大小的地來,正正好適合挖魚塘。
“是,我跟小妹也是這樣想的,趁著現在不忙,能搞的都搞上,路鋪上,也方便牛車進出,拉炭也方便些。”
何氏點了點頭,把腳從洗腳盆裡伸出來,朱氏地上擦腳布,何氏一邊擦腳一邊答道。
“要不,咱們先找趙大匠看個風水?”
柳外公沉吟片刻,還是先想到風水問題。
“成,大哥,那明兒您帶著興業,包點紅苕乾,我早上起來熬一盆紅苕涼糕,你抱去趙大匠請一請。”
陳氏想也沒想就應了下來,探頭對陳舅公說道。
“鋪路的話,明兒我去問問李大哥和張三哥有沒有空,還有大牛兄弟和誌勇兄弟……”
這幾家都是離得比較近的幾家,林守義想著挖魚塘不是個簡單的事兒,還得找人幫幫忙。
幾人說乾就乾,第二天一大早,開了窯,把竹炭收好,又燒上一爐後,陳舅公就帶著兒子,提著禮,去尋趙大匠。
林守義和陳二舅則去找李忠和張三。
趙大匠動作快,等林守義幾人回到家時,趙大匠都在開始給他們提建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