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柴進以後,這禦書房中也隻剩下了趙佶一人,現在已經是1113年了,他需要提前把這一年或者下一年的事情回想起來。
為接下來的安排做好萬全的打算,所以趙佶再次拿出了他的那個小本子和書寫人名的不同,這一本上,記載的都是曆史當年發生的事情。
現在趙佶也是準備回想曆史上1113年到1115年左右發生的重要事情。
為什麼不是單存的1113年那,因為趙佶發現如果按照曆史,完顏阿骨打是在1114年才起兵反遼的,可現在這個時間卻提前了兩年,所以趙佶已經不能完全按曆史來參考了。
這也是趙佶這隻“蝴蝶”帶來的影響,雖然這樣的預知對趙佶來說是非常有用,但現在的他已經有了足夠自信,即使沒有這樣的預知也能很好地麵對。
這就是自信和霸氣的表現。
趙佶臉色平靜,並沒有因為一些事件的改變而變得慌張,反而在仔細的思考曆史的走向。
沉思了好久,趙佶開始慢慢的動筆。
“完顏阿骨打在上京建國大金,耶律章奴親率七十萬大軍親征,遼軍打敗”
寫下這句後,趙佶又頓立頓筆,之後竟然發現,無可下筆,因為在他的記憶中竟然都是一些和道教有關的事情。
包括什麼道官二十六等,立道學,修《道史》等無用之事,這裡倒沒有對宗教有什麼不滿,而是這些似乎都和治國治民無關。
現在想想以前的趙佶,能混到快要滅國的時候,為了不當亡國君而急忙傳位下去,還真是他能乾出來的事。
一個好好的皇帝,不去想著開疆拓土,治理國家,反而還修仙問道去了。
趙佶搖了搖頭,吐槽了一下自己的前身以後,也是隻能靠自己去想一些事情了,因為他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很多事情必須由他來推動,而不是讓曆史來推動他。
就在這麼想著的時候,趙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活字印刷術~”
按理說宋朝已經有了活字印刷術了啊,但是據趙佶所知,這個時期,根本沒有發揮出他的作用,這讓大宋的讀書人不是少了不少嘛。
如果能大量的運用起來,那趙佶還用在這裡搜腸刮肚的想曆史有名的文臣?不出五年時間,各地的士子人數,就會成倍的增加。
雖說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架不住大宋本來就有不少士子啊,隻是有一些家境貧寒的因為紙張貴,書籍印刷麻煩,而耽誤了不少的學習時間。
他們往往需要自己手動抄寫書籍,那不僅耽誤了大量的時間,也讓他們在最好的年華,都浪費了。
想到這趙佶也是抬頭問向那已經回來的童貫。
“童貫,你知道活字印刷術嗎?”
童貫聞言,點了點頭,這點他還真知道。
“陛下,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發明的,期初的時候還引起了很大的重視,但泥活字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磨損和變形,需要頻繁更換,這增加了印刷成本和難度。”
趙佶聞言,點了點頭,隨後也是疑問道。
“那為什麼不用金屬那?”
童貫似乎知道趙佶要如此詢問一樣,隨後答道。
“金屬活字,無論是銅活字還是錫活字,雖然更為耐用,但是當今大宋的技術條件,其製作成本高昂,且難以大規模生產,所以就沒使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