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素來疼愛女兒,自是關心問道“是誰家的子弟”
賈母道“聽阿佑說是京城林家的兒郎,且是他們家自己有意的。”
代善聞言了然“原來是他們家啊”
賈母好奇道“老爺可是知道些什麼”
代善笑道“可不是,我要說出來,你也是知道的。當年的林文忠公便是他們家先祖。”
“原來是他們家”賈母肅然起敬。
說起這林文忠公,那在大齊朝可謂是赫赫有名,說來是在晚年,年紀大了,耳根子軟了,竟在後宮寵妃的枕頭風下,生出了易儲的心思。
雖然太宗是嫡長子,當年也是跟著東征西討,在軍中有著赫赫盛名,又能禮賢下士,深受臣下愛戴。
可畢竟太宗生母早亡,自己又長大了,哪裡比得上天天在耳邊吹風的寵妃和麵前撒嬌賣萌的幼子,加之做皇帝的,對於明晃晃的下一任繼承人,又是那種極有能為的繼承人,心中哪裡能夠不生出一絲忌憚,不過順水推舟,打壓權勢極盛的兒子罷了。
可這一折騰,自然有無數那些見利忘義的小人蜂擁而上,誣陷賢良,硬生生地將太宗描述成了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太宗本人也是極驕傲的,自然不肯低頭服軟。
在這起子小人的興風作浪、煽風點火之下,父子感情被離間,每每見到太宗都是斥責口氣,太宗被打壓地極慘,父子之間險些隻隔著一杯毒酒了。
當時林文忠公時任監察禦史,自然察覺到了這對父子之間的問題,其實朝中諸人都旁觀者清,隻是沒有一個人敢於站出來仗義執言罷了。
可林公不然,他以監察禦史身份向上了名震古今的諫陛下早立太子、永固國本疏,在奏折中,林公禮毫不客氣地指責寵妖妃、偏幼子、信小人、遠賢臣,導致朝綱敗壞,霍亂朝野,希望陛下知錯能改,不要聽信小人挑撥離間,早立太子,以穩定人心,永固國本。
一時間,林公名動朝野,這封奏折也被人私下裡暗自轉抄。
初見這封奏折自然是惱羞成怒,當庭斥責他胡言亂語,嘩眾取寵,還認為他是和太宗倆個人狼狽為奸,其心險惡。那劉文禮也是個烈性的,他當庭陳詞,洋洋灑灑,曆數曆代以來,君王聽信小人之言妄動國本的下場,烈骨錚錚,可見一斑。
大怒,將他貶到了邊疆苦寒之地做官,林公便往了邊疆之地去了,他不但不自怨自艾,而且在邊關勤勉王事,吏治為之一清。
又恰逢當時帝國入侵,原是偷襲,卻不料林公到邊關後,便著力重整軍備,邊軍早有準備,自然殺得敵國大敗而歸。
林公老當益壯,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戰功,後在一場雙方交鋒之中卻不幸中了敵方的毒箭,戰死沙場。
至此,林文忠公名震天下,忠臣烈骨,令人唏噓不已。
而自此事後,感慨於林公之忠烈,似乎清醒了不少,下意識地遠離了那些小人,朝野風氣,也為之一淨。
後太宗即位,對林公十分感念,賜了“文忠”諡號,並歎曰真忠臣也
思及此,賈母說道“怪不得阿佑說他家在文臣中頗有清名,原來是這樣啊”
代善道“正是,隻是他家素來低調,並不以此大為宣揚。”
賈母點頭“如此,咱們倒是可以先看看這林家兒郎的品貌如何。”
代善點頭。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