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不過到了未時左右,眾士子紛紛落筆交卷,賈攸也不例外,隻是他總感覺有些不對,為什麼這些老大人看他的目光就像是看到了一塊肥肉,搖搖頭,不管怎麼說,殿試總算是結束了。
因卷子數量甚多,光是這八名閱卷官一時半會兒是看不完的,畢竟他們每人都要將卷子看過一遍,因此殿試結果往往要在三天之後出來。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可憐的這幾個老大臣,隻能被關在宮裡閱卷,直到將所有卷子閱完,雖壓力極大,但是他們倒也沒有什麼怨望,首先入選殿試閱卷官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榮耀,這代表了聖人認可你的學識能力;其次,他們大多身居高位,平日裡事務繁雜,很難有時間專心治學,有這麼一個機會可以用來研讀文章,倒也是極為難得的。畢竟這些士子都是層層選拔上來的,文章水準絕對不低。
因殿試是隻糊名,不譽錄的,因而個人的字跡好壞自然是顯露無疑。於是就可以看到幾個老大臣就坐在文淵殿的偏殿中,一張張卷子看過去,時不時大讚一聲好文章,好字,並在卷子上畫上一個符號。賈攸的卷子自然首當其衝,許多大人雖然不見得對他的字熟識,但是大多看過他的文風,因而儘管殿試的卷子有些鋒芒畢露,但風格卻是不變的,自然認了出來。
很快,三天時間過去了,眾人也將排名理了出來,賈攸的卷子自然在前頭,雖辭藻間儘顯銳氣,叫一些頑固守舊之人不喜,但畢竟文章的水準在這裡,也不好過於貶低,況這裡就這麼幾個閱卷官,自己要是故意給了個低分,消息透露出去之後,這榮國公大人可不是個好相與的人啊
因而儘管有些人對代善頗有不滿,對賈攸也無善意,但是單單衝著這文章,他們也不好意思往下打,至多將“○”改成了“”,但畢竟這樣的人不多,最後八個閱卷官中賈攸得了六個“○”,與之相同的還有另外兩份卷子,算是並列。再加上餘下的卷子,共取了十份卷子,拆了糊名,呈上去給聖人聖裁。
聖人翻看了下呈上來的十份卷子,就看到賈攸的那份排在首位,笑了一笑,看著下首的諸位閱卷官,說道“諸卿以為如何”
首先上前的戶部尚書關一銘,他和代善關係不錯,自然願意給個麵子,遂說道“回聖上,臣以為這賈攸才華斐然,當為第一。”
聞言聖人一笑,但是並不言語,隻是點了點頭。
又見翰林院的李吉仁站了出來,他今年已經快七十歲了,但是素來身子康健,他就是唯二給賈攸打了“”的人,對這些勳貴子弟,他是向來看不上的,概因他自己是貧寒出身,以往曾被勳貴出身的人奪過一個本該是他的肥缺,心中自此對這群人沒個好印象。
他雖然內心對賈攸的才華有些認可,但還是不願意叫他們得意,況,想起三天前賈攸來參加殿試身上那錦帽貂裘的,實在是讓他內心越發憤憤然不過是個膏粱子弟罷了,慣會享受的。
因而他站了出來,辯駁道“臣以為這賈攸雖有些才華,但到底少年得誌,鋒芒太露,不如將其的名次壓一壓,以示聖上愛護周全之意。”
關一銘一聽,問道“那李大人以為當壓到什麼名次”
李吉仁說道“臣以為二甲傳臚大善”
關一銘聞言,內心一哂,小肚雞腸,不外如是,一個有狀元之才的人被你三言兩語安到傳臚的位子上,還大善呢,我呸
其餘幾名大人也麵有異色,這、這也太無恥了吧
其中一人笑著問道“那李大人以為誰該為狀元”
“山西李晨星,文章老成周到,用典辭藻皆是上上等,在下以為當為魁首。”李吉仁當仁不讓地說道。
但是眾人心中卻是了然,這李晨星,似乎還是這李大人的本家侄子吧
當下就有人回憶起了這李晨星的卷子,倒也算不錯,隻是這文筆似乎有些圓滑,並不如賈攸的引人注目,但是若說比賈攸的好,那可是實在是牽強附會了。
反正餘下的幾位大人在這一屆中也沒什麼姻親故舊的需要提攜,倒不如賣賈代善一個麵子罷了,因而倒是沒有附和著李吉仁的觀點,倒顯得他孤掌難鳴似的,這讓他的臉色不免有些難看。
又有一人,正是閣臣葉廷,他素來是個直腸子,不愛說虛的,因而倒也頗得聖人青眼,他與賈攸的先生蘇士昭關係向來不錯,因而也指點過賈攸,他笑著說道“李大人此話不妥,若說這用典、辭藻,這十份卷子裡,誰又能比得過這賈攸呢況臣聽說,這李晨星似乎和大人有些親緣,這”
眾人細細一想,還真是這麼一回事,不由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這李吉仁,叫他的臉色更加不好。
李吉仁正想嗬斥,卻瞥到聖人也正端量著自己,心中一肅,清醒過來這不是在自己的衙門裡,自己必須給出一個滿意的答複,不然怕是會失了聖眷。心裡麵默默地暗罵葉廷沒事找事,但還是搜腸刮肚地想原因解釋“臣讚的是他的文章風格老成周到。”這倒是事實,眾人也不能反駁。
卻不防葉廷問道“不知道這李晨星今年貴庚”
李吉仁不假思索回道“三十八歲。”
葉廷向聖人一拱手,道“聖上,這李晨星已經三十有八,文章老成周到自是可以理解;可這賈攸今年不過十五六歲的,李大人就要求他文章世故圓滑,未免要求也太高了,況且在臣看來,這賈攸雖然文筆鋒芒了些,但其用典、範例可謂是無一疏漏,切合實際、毫無空話,不知李大人認為十五六歲和三十八歲,誰更有水平擔當狀元。”
聖人點了點頭,顯然是十五六歲的那個人更加有才些,見眾人似乎也無話可說,遂道“那眾卿是確定了,就是賈攸了”
卻不知這時,又站出來一人,卻是大司馬寇良,眾人一見,心中暗道不好。
他環顧四周,朗聲說道“臣以為這賈攸到底年少,點為狀元確實有些不妥,不如點為探花,倒也不負其文名。”這話說得,倒有幾分意思,不說其他,探花倒也是極好的了,且在民間,素有“美探花”之名。若是旁人說的,沒準可以認為是一番好意,也有保護之意。
若不是眾人知道他與賈代善素來不合,怕也會讚同,隻是在座的多是些人精子,自然知道這是不懷好意的,人家明明能夠連中三元,名流千古的,這下可好,你一句話就給抹殺掉了。
這絕對是他看賈家不順眼,惡心人家呢,偏偏說的倒還是有些道理的。
餘下四人看著幾人對立,這關一銘和葉廷顯然是站在賈攸一邊的,而這李吉仁和寇良雖支持的不是同一人,但兩人顯然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將賈攸拉下來。
而餘下的四人就都是偏向中立的,輕易是不肯得罪人的,所以出言是既不反對賈攸當狀元但是也讚同二人說的有理。隻是這樣一來,就眾說紛紜了,大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主要還是賈攸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實在叫人不放心。
聞言,聖人倒是有些猶豫了,他想來看重賈代善,也願意給賈家賜一個三元及第的美名,也顯得自己治下文峰昌盛。因此,他心裡麵原來是打定了主意要給個恩典的,也以為大家都能體會到皇帝陛下的苦心的,誰知大家現場一討論,事情就僵持在這裡了。
不由有些煩惱,作為乾剛獨斷的聖人,他有時候還是要講究一下聽取下意的,不然怎麼顯得自己的博大胸懷呢若是往常,皇帝陛下哪裡關注這些事情,若是臣下有不同意見,相互妥協一下,給賈攸個榜樣探花,雖不至於叫人人滿意,但也勉強能夠平息眾人紛爭。
隻是這次,他倒是犯難了,畢竟賈代善是他的近臣,自己也聽太醫說了,身子骨大不如前了,追究其根源,還是因為當年為自己在邊關辦案時受到的刺殺留下的後遺症,如此忠臣,又是陪著自己長大的,自然有些不一樣的感情。
因此這些年,他對代善也是頗為關注,知道他兩個兒子都不大出息時也默默感慨了一聲,打定主意憑著代善的麵子,怎麼著也叫他的後代安享富貴,誰知道後來賈攸異軍突起,他是真為代善後繼有人而高興,兩人私下裡談話自己也漏了些口風出去。這可就難辦了,皇帝陛下的臉麵啊
琢磨了一會兒,突然,他腦海裡浮現了賈攸在殿試時麵見自己不卑不亢的神色和氣度,心中突然對他有了莫名的信心。
他笑道“既然諸卿對此事爭執不下,不如叫賈攸進宮來當麵自述罷了。”說完也不顧台下諸大臣詭異的臉色,當即下旨宣賈攸進宮陛見。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