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紹聖二年,遼主親率大軍南下,陳兵雁門關。雁門關,雁門關,古來征戰地,白首沒三邊。注1
盛無崖晝夜不舍地一路疾奔,趕到雁門關時,隻見關外的東、南、北三麵都已經被遼軍圍住,無數長矛直插天際,寒光森然。遼人大軍壓境的威壓讓整個雁門關戰戰兢兢,朝廷指揮使下令緊閉隘門,一眾江湖人士被圍在牆下進退維穀,狼狽不堪。她站在高處放眼看去,見前來搭救喬峰的有丐幫群雄,有少林寺的和尚,有大理國的人馬,還有函穀八友以及許多衣衫上繪有靈鷲的年輕女子。
大理國的人馬均圍繞在那位王語燕身邊,國內三公對他畢恭畢敬,口稱“陛下”。王語燕固然關注戰局,但更多的注意力還是落在身邊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女子身上。那女子的神情不似常人,似乎有些瘋癲。段譽站在與遼軍短兵相接的第一線,與她並肩而立的,是為了推廣玉米下山而久久未歸的虛竹。一個身著黑衣如冰似雪的高挑男子緊緊地護在段譽左側,旁邊還跟著一個天真可愛的半大少年。而那些身披靈鷲的女子則拱衛在虛竹右側,再之後則是一群怪模怪樣的江湖人。盛無崖聽見他們的喧嚷,似乎是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各路人馬。
喬峰與阿朱並騎行到隘口扣關,可雁門關大門緊閉。一個宋軍軍官站在牆頭,朗聲宣布“奉張將軍嚴令,爾等既是中原百姓,原可入關。但恐有奸細與遼人勾連,須得拋下軍器,待我等一一搜檢。不藏兵械者,張將軍開恩,可放爾等入城”注2
“放屁”群雄大嘩,罵道“遼軍就在眼前,我等放下兵器,如何自保,如何殺敵”
爭執間,遼人大軍已經收攏隊形,從正麵壓境而來。雁門關外一時間馬蹄如雷,軍幟翻卷,遼人行軍令行禁止,沒有半點喧嘩,可見軍紀之嚴。
雁門關後,軍官口中的“張將軍”正龜縮在壘牆之後,軍馬的調度也不及遼軍穩健。盛無崖歎了口氣,為了不引起遼人的警覺,對兩個徒弟傳音入密道“虛竹,譽兒,讓眾人收攏陣型,準備入關。”
與遼人對峙在第一線的兩個年輕人霍然回頭,隻看到雁門關上的白影一閃而逝。
“是師父”段譽大喜,對虛竹說道“二哥,我們有救了”
盛無崖越下牆頭,直接點住了那個張姓將軍的手腳,然後縱身一翻向城外飛去,冷冷道“下令開關。”那將軍人在牆頭時還算鎮靜,可如今他身陷險境,就再也顧不得什麼,連連示意守軍開門。盛無崖把張將軍拎在手裡,分開逆流的人潮往前線走去,像一顆釘子一般,穩穩地紮進了兩軍之間。
此時的她沒有戴鬥笠,白衣似雪,長發如瀑,挾持守將走在千軍萬馬之前,仿佛閒庭信步在自家花園。眾人看著她,又驚又奇,更有人麵露疑惑,可眼下不是攀談的時候,隻得按下驚疑,往關內退去。白發蒼蒼的蘇星河帶著函穀八友從人群中擠出來,欣喜而振奮地圍在盛無崖周圍。
盛無言看著風塵仆仆的徒子徒孫們,催促道“快些入關吧。”
“恩師尚在城下,做徒弟的哪有先走之理”蘇星河搖搖頭,轉身對函穀八友說道“你們先進城,為師要和你們師祖一道。”
函穀八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站在原地沒動。康廣陵越眾而出,拱手拜道“恩師尚在城下,做徒弟的哪有先走之理”
蘇星河不肯走,函穀八友更不肯走。侍立在王語燕身邊的碧衣姑娘大叫了一聲,將自家小姐送進城後又匆匆折返,驚訝地望了盛無崖一眼,然後走到康廣陵身邊,低低地喚了聲“師父”。
這是逍遙派各代弟子們聚得最全的一次。
盛無崖不再強逼,拎著渾身僵硬的張將軍站在萬人中央,大風呼嘯而過。阿朱被妹妹拉著,最後一個跑進了關門,她頻頻回首,衝著盛無崖所在的方向遙遙大喊“恩人,蕭大哥,你們當心”
蕭峰沒走,段譽沒走,虛竹也沒走。
雁門關的大門緩緩合上,遼軍也已經行進到了宋軍箭程的極限處,暫停了行軍的腳步。喬峰向盛無崖抱拳一禮,叫了聲“大恩人”,然後對眾人說道“諸位稍等,且讓蕭某勸一勸遼帝。”
喬峰高舉雙手,單騎縱馬而出“大遼國皇帝陛下,蕭峰有幾句話跟你說,請你出來。”注3他這幾句話包含內力,雁門關內外的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半晌後,遼軍陣中軍鼓大作,八名騎兵手執黃旗率先出列,然後是無數刀斧手和弓箭手,簇擁著遼主及十名大將緩步而出。十萬遼人一齊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震得整個雁門關都在顫動。
耶律洪基手執寶刀,神色複雜地看了喬峰一眼,隨即大笑“蕭大王,你說要引遼軍入關,怎麼關門還不大開”注4
此言一出,雁門關內得了通譯的宋軍無不鼓噪大罵。喬峰心中酸澀,下馬又往前走了幾步“陛下,蕭峰有負厚恩,勞您禦駕親臨,是死罪”注5
就在這時,盛無崖輕輕地對段譽虛竹傳音道“去吧。”
二人一如飛鳥、一如遊魚,迅捷無比地衝向遼陣,駭得蘇星河不禁大喊了一聲“師弟師妹”
“莫急。”盛無崖攔住了打算跟著衝陣的蘇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