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是如此,京東、河北等路,還是因歲荒苛政引起了一連串民變。民變之數,少則二、三萬,多則五十萬,浩浩蕩蕩如野火燎原。
自此,地方大亂。注2
宣和七年十月,金太宗令完顏杲為都元帥,率大軍攻打汴京。趙佶見形勢危急,一邊向金人求和,一邊詔各路宋軍援京。十二月,徽宗將皇位傳給太子趙桓,太子尊徽宗為道君太上皇帝。從此,趙佶長居太乙宮,專奉天上的各路神仙,再不管人間的事。
次年,趙桓改元靖康,是為靖康元年。
靖康元年正月初,金軍攻占浚州後,開始用小船搶渡黃河。道君太上皇帝聞訊南逃,趙桓也棄城欲走。兵部侍郎李綱、六五神侯諸葛正我、金身督造使蘇夢枕力諫天子留京,趙桓這才不情不願地留了下來。
當然,蘇夢枕不需要那個皇帝,趙氏父子不存在更好。可令人無可奈何的是,百姓需要、軍心需要,似李綱那樣科舉出身的臣子也需要。
東京危急之時,李小梔、陳小刀、七十二般變化等人正跟著韓世忠苦守溶州的黃河橋。韓世忠的上峰梁方平潰逃後,這支軍隊被金人合圍,盛無崖教出來的一眾年輕人與韓世忠力戰突圍,焚毀了黃河橋退守開封。
欽宗趙桓火急火燎地升李綱為尚書右丞、東京留守。李綱提出“今日之計,莫如整勵士馬,聲言出戰,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注3
正月初七,金人東路六萬大軍兵臨城下,李綱率軍民日夜堅守,終於等到了蘇夢枕帶來的二十萬各路援軍。李綱、蘇夢枕、諸葛神侯等人皆主張堅壁清野,待金軍力儘糧竭後再行出擊。可惜趙桓搖擺不定,屢屢變卦,終於在宋軍的一次夜襲失利後再度與金人議和。
金軍退去後,徽宗返回東京,宋廷上下輕信和議,疏於戰備。李綱等主戰大臣相繼被貶,蘇夢枕被人攻訐為“裝神弄鬼之輩,安敢言政”,宋廷逐漸被主和的君臣控製。
這年八月,金軍再次整兵,大舉南下。十一月,金國丞相完顏撒改的長子完顏宗翰、完顏阿骨打的次子完顏宗望,成功會師於東京城下。趙桓驚恐萬狀,急忙向金人去信,表示願意和金主劃河而治。宗翰、宗望理都不理,繼續進攻。當是時,李綱已經被趕到河東去了,一把年紀的宗澤被趙桓拎出來挽大廈之將傾。蘇夢枕守在宗澤身邊,負責汴梁的民生、治安,以及各項戰備及後勤工作。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的二十五日,東京城破。師無愧扛著自己的龍行大刀拚殺在無窮無儘的金人步卒中,力竭而亡。蘇夢枕為了保護一點武功都不會的宗澤,連中三箭。諸葛神侯欲孤身行刺宗翰、宗望,斬去敵軍魁首,卻不幸被金人特地訓練的烏日神槍大陣重傷,功虧一簣。
次月初二,趙桓投降。遠在杏子堡的劉光世千裡迢迢地帶了三千步騎趕來勤王,卻在行軍途中得知,汴梁破,有宋亡。
東京,蘇夢枕渾身浴血地看著滿城硝煙,看著城中與金人奮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咬緊牙關淒聲道“隻要這些百姓還在,天下就不會亡”
言罷,那個青年公子便帶著金風細雨樓的幫眾朝金軍殺去。宗澤收拾殘軍,領著眾人奇襲李固渡注4,大破金卒。
在席卷了整個中原的血與火中,時間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靖康二年。
靖康二年正月,宗澤領著宋廷正規軍和江湖草莽與金軍正麵碰撞。與此同時,又令韓世忠等部率一眾高手,在淪陷的河東、河北等路戳金人屁股。局麵有所好轉後,徽宗生出了重掌朝政之心,與趙桓產生矛盾。蘇夢枕身為金身督造使遊走在這對反目的父子間,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竭力化解天子對時局的影響。
次年七月十二日,七十歲高齡的宗澤在彌留之際,連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隨即溘然長逝。開封府的軍民得知這個消息後,無不痛哭失聲,蘇夢枕瘦得隻剩一副骨架,頂著一臉青色的胡渣幫著料理了那位老人的後事。
之後,宗澤的兒子宗穎以及宗澤生前的愛將嶽飛一道扶柩,將老先生的遺骨送回了鎮江,和夫人陳氏合葬在了京峴山上。臨走前,蘇夢枕去送了送他們。
如今的嶽飛已經二十五歲了,多年的沙場曆練讓他早早成熟,逐步展露出了卓越的將兵之能。
這幾年,蘇夢枕送走了太多的人,很少有高興的時候。唯獨看到嶽飛,他露出了一縷笑容,在臨彆之際勉勵道“你很好,不要輕易死了。忠簡公的遺誌,還得靠你們這些年輕人實現。”
忠簡是宗澤的諡號,意在忠貞儉樸,是一個美諡。
嶽飛聽了他的話,皺著眉頭反駁道“蘇公子正當壯年,我們還得您引路。”
話雖這樣說,可蘇夢枕的鬢邊早已生出了白發。這幾年亂世飄搖,昔日金風細雨樓的公子被磋磨得格外厲害。
他的病始終沒有好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