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攻占安慶路之謀——隔而不圍
至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此時,馮國用領十萬大軍駐紮在廬江城,李三七領七萬大軍駐紮在銅陵城,耿再成領七萬軍駐紮在無為州。
烏雲籠罩著整個廬江城上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骨入髓的寒意。
廬江城馮府,這處府邸是鄧友德挑選用作馮國用歇息的地方。
隻是,馮府今夜四周充滿著一種肅殺之感。
馮府四麵八方都是大明國精銳的士兵把守著,防止有外人闖入。
而馮府裡麵一處大堂裡,卻聚集著一群人,這些人中有:馮國用、鄧友德、劉重五、張遇、李三七、耿再成。
誰也不會想到,在今夜裡,銅陵城駐守的李三七和無為州駐守的耿再成都來到了廬江城。
隻不過,李三七和耿再成二人的神情看上去充滿了疲憊,眼中還帶著明顯可見的血絲。
程德在馮國用遞交上來的折子上,寫了一個字:準。
馮國用點點頭道:“我派了不少斥候查探了安慶路以東以及安慶路東北方向的地勢,結合了絕聲衛從安慶路打探到的一些情報,才想到了一種我們大明進兵的方案。至於具體進兵方案,我現在就和你們詳細說一說。”
遠在南京城的程德,自然收到了馮國用遞交上去的折子,而且他還是用八百裡加急送到的。
程德心想:或許餘闕怎麼看,也不會是一場不對等的戰役。
馮國用笑道:“容我賣個關子,這事情,你們去問淮王,至於我就先不說了。”
馮國用沉默了一會兒,眾人卻是陷入了思索當中。
這樣做雖然根本無法使得城內城外的敵人斷絕聯絡,但是,我拿著一把菜刀站在你家門口,你總不能不理睬吧?更何況,大明國這方占據的都是敵方的戰略要點,會使得敵方非常非常地不舒服,一定會出兵或者請求援兵來打的。來打就好辦,大明國這方依靠著深溝高壘,可以大量地殺傷敵人。如此一來,圍城和打援兩方麵的任務實際上就都兼顧到了。
“這一次,攻打安慶路的時間可能會很長,我會先做好一些安排。至於攻打陳友諒黃州的事情,我以為淮王肯定會同意的。至於我走後,誰來主持這大局,我已經向淮王推薦了鄧將軍和李將軍,至於淮王選誰,那我就不得而知了。你們二人,無論是誰接替我主持大局,我希望你們記住攻打安慶路的原則是不攻堅、不出擊,隔而不圍、圍而不打,先剪枝葉、後取根本,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另外,在無為州,還有耿將軍統領的七萬人馬,抽出四萬人專門負責阻擊元軍從繁昌、南陵、宣城等方向援救安慶。剩餘的三萬人被就排在桐城與安慶之間的青草磯,作為總預備隊,隨時準備接應各路兵馬。”
馮國用盯著鄧友德半晌,弄得鄧友德有些愣住了,鄧友德心中極為疑惑,便道:“馮將軍,難道我說的有錯嗎?”
他仔細地揣摩著馮國用對安慶路隔而不圍的策略。
李三七也附和道:“鄧將軍所言,也同樣是我的疑惑。”
其他人:“.”
鄧友德更是問道:“馮將軍,你為何如此肯定淮王必然讓你負責攻打陳友諒的黃州路呢?”
鄧友德等人紛紛屏息凝神,等著馮國用繼續講下去。
馮國用搖搖頭道:“你沒錯。其實,我也反複思索過,我這種方法,應該是最穩妥的方法。至於淮王擔憂陳友諒做大一事,其實,以我之意,淮王可以另選一將領軍借道廬江路以西,然後翻越大彆山,直撲黃州路,打陳友諒一個措手不及。”
鄧友德和李三七互相對視了一眼,便立即齊聲道:“馮將軍請放心,我李三七鄧友德)一定牢記在心。”
說到此處,馮國用故意停頓了一會兒,便繼續說道:“本將軍已經思得一計,在本將軍看來,這計策必然萬無一失。接下來,我便將此計策向各位說一說。”
鄧友德問道:“如果按馮將軍之意,則安慶路要拿下,豈不是要耗時許久才能拿下?”
“像安慶這樣的重要的大城,敵方勢必全力救援。我們又要圍城,又要打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一邊在全力圍城,一邊又要打擊敵方的援軍,那恐怕會造成我們的兵力不足,捉襟見肘。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這次"圍而不打",而是搞"隔而不圍"。”
“隻是,這領軍之將,要想領軍順利地翻越大彆山,或存在一定危險,甚至有生命之憂,畢竟這大彆山山中不知有多少危險存在。”
聽到馮國用這些話,鄧友德麵露遲疑,他望著馮國用道:“馮將軍這樣想是沒問題,可是,依淮王之意,我們大明國是要在最短的時間拿下安慶路才行,以免陳友諒勢力因我們攻打安慶路時間較長而壯大,這也同樣是淮王之憂。”
良久。
鄧友德:“馮將軍思慮周詳,令我佩服之至!”
眾人都將目光落在馮國用身上,神情極為詫異。
畢竟,安慶路的元軍現如今也有十五萬,甚至更多。
在眾人中間是一處大案,大案上擺放著的是一幅大明國及四周勢力的詳細地圖,眾人圍繞著大案站著。
廬州路與黃州路隔著一個大彆山。
“還有,三日內,淮王必然有新的旨意送達。到時候,這安慶路之事,我就卸下了,得去攻打陳友諒的黃州路了。”
眾人聽完馮國用所說的這次進兵計劃後,都臉上大喜。
要想從廬州路翻越大彆山進入黃州路境內,恐怕這一路上,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士兵?
這對領軍的將領和隨軍作戰的士兵而言,都是一大生死考驗。
馮國用也沒有絲毫磨蹭,直接開口道:“首先,我們大明軍必須攻占安慶路東北方向的樅陽鎮。根據斥候查探到的情報,樅陽鎮與安慶之間有一個破崗湖相連,安慶路元軍的糧草和援軍都可以先到達樅陽鎮,然後從水路運抵安慶。因此,樅陽鎮實際上是安慶的重要交通要道。但是,斥候探知到元軍對於此地的防禦卻頗為鬆懈。所以,我們大明軍可以派人偷偷挖開破崗湖與長江之間的堤壩,而後,我們大明水師直撲樅陽鎮。這一次,我在給淮王的折子中也請調三萬水師相助。我們大明軍攻克樅陽鎮後,便可以切斷安慶路的一條重要通道。”
而且,執行這種方法的將領,可能會死在大彆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