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自然是越多越好。”
“糧種,土壤,天氣,饑荒等等,這些都是影響糧食收成的因素。”
“今年糧食收成都收上來了,大明國庫也撥了不少錢向百姓購買糧食,但是,這些糧食,朕覺得還是不夠多。”
“朕想要糧食增產,囤積的糧食增多或許尋找糧食替代品,不知諸位愛卿在這幾方麵有何計策可以獻之於朕的麵前?”
程德的話剛落下。
方銘就開口問道“陛下,如今的糧食可供大明將近百萬的軍隊至少吃上兩年,想必是夠的,陛下為何還嫌少呢?”
程德搖頭,“朕之前說過,糧食收成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今年是豐年,可萬一明年是饑年,又該當如何?那些糧食,肯定是不夠的。”
方銘神色一怔。
“彆認為朕是杞人憂天,朕這是居安思危。你們都想想,二十年以來,這個天下發生了多少饑荒?又發生了多少次地震?”
“朕擔憂等真的發生就這種事情時,天下中不滿朕的人,借機生事,說什麼這饑荒、地震等,都是蒼天看朕不順眼才降下的,到時候,朕又該如何辯解呢?”
眾人聞言,先是沉默,而後神情逐漸凝重。
元朝,就是前車之鑒。
他們這些大明的臣子,自然也不想出了大力才建立起的大明再次被人推翻,這不是他們若看到的。
程德掃了眾人一圈,心中很是滿意。
他之所以說出這番話,實則是為了點醒這些大明肱骨之臣不能隻看眼前,更是要看將來。
要有大局觀,前瞻性格局。
眼前所見,倒是讓程德感到很欣慰。
“如今,南方即將被大明一統,不久後,這北方也會被朕統一,這一點,朕是非常自信的,而朕的自信,是你們這幫大明的肱骨之臣給的。”
“朕是希望你們能夠提前做好應對之法,能夠未雨綢繆。如此一來,大明自然能夠安穩如泰山,不可撼動。”
程德說完後,就不再開口,而是將視線落在眾人身上。
戶部尚書方銘開口道“陛下,要想糧食增產,或可以利誘之,讓大明境內最會種田的百姓,將他種田增產的秘訣奉上。”
程德點點頭,“此法可以一用。”
方銘繼續道“至於要使囤積的糧食增多,微臣以為,或可從從大明境內商人、地主他們手中大量收購糧食。”
“而糧食替代品,微臣以為,隻要用心尋找,天下間必然能夠尋到。”
程德深深看了一眼方銘,“你的這些話,朕也以為都很有用。就按你說的來辦吧!此事,商部、戶部、宣傳部,你們三部聯合,共同督辦此事。”
“微臣遵旨。”章溢、方銘、施耐庵三人躬身應道。
“朕要說的就這些,你們可還有什麼要說的沒有?”程德掃了一圈眾人,問他們道。
眾人紛紛搖頭。
爾後,眾人告辭離去。
程德目送眾人離去後,走出勤政殿,來到了勤政殿外麵,負手在後,抬首仰望蒼穹。
夜空繁星閃爍。
至正十六年三月,聖武三年三月。
勤政殿。
程德正在看李三七和鄧友德發回的戰報。
他的眉頭緊鎖。
李三七率領大軍攻打江浙行省,一直攻打到了臨安,卻在臨安受阻,這一受阻,就是幾個月。
而鄧友德率領大軍攻打大周,勢如破竹,卻是在泰興受阻,哪怕是劉仁和徐英傑這兩枚暗手,這大周依然在頑強抵抗。
程德輕歎口氣。
看著這兩份戰報,程德深知,無論是方國珍,還是張士誠,他們都是在做最後的掙紮罷了。
無論是江浙行省,還是大周,都將是大明的。
程德放下手中這兩份戰報,就不再看它。
眼下大明國力蒸蒸日上,大明水軍二十萬的事情,也已經完成。
如今大明二十萬水軍,都集結在江都練軍。
至今,練軍之日,已有兩月。
等再過段時間,大明水軍就可以上戰場了。
隻是,水軍主將李孝慈和湯和,仍然在前線。
程德又重新拿起一份奏折,繼續看著。
但是,他才看到一半,目中流露出殺氣。
divcass=”ntentadv”“這些人,該殺!”程德將手重重地拍在案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