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此同時,在餓了不上海總部,陳嘉欣在補全了顧明的4贏之後,1個人端著咖啡杯,獨坐了1個多小時。
她之前的感覺是什麼樣子的來?哦對,她覺得張煦豪像極了年輕時候的顧明,雖然顧明現在也比張煦豪年輕……
但是依葫蘆畫瓢,總不會太差吧?
事實上,在拚團外賣沒下場的時候,她甚至覺得張煦豪的商業思維比顧明更高級,更先進,路子更正,而且更專業。
什麼做好抓手,拉起水位,對齊顆粒度,打通底層邏輯,實現顛覆式創新,形成1個閉環矩陣。
但隨著顧明真正下場,她才被現實1頓猛滋,發現顧明就是顧明,也隻能是顧明。
然後他又發現,雖然顧明嘴上沒個實話,但最後,對齊顆粒度,打通底層邏輯,實現顛覆式創新,形成閉環矩陣還是拚。
陳嘉欣轉頭看向被自己看好的,作為顧明第2的張煦豪,此時已經氣急敗壞了,正因為策劃部的總結書錯了3個字大發雷霆,完全沒了“他是個好對手”的風輕雲淡。
人性就是這樣的。
你看著1個人比伱差,但很有潛力,你會裝模做樣的說這人還可以,其實說這句話的目的,就是為了借對方抬高自己。
但當他真的迎麵追擊過來,和你保持齊平,你就醜態畢現了。
簡單點來說,他急了。
我們提前發展了兩年,技術也好,資金也好,全都已經到位了,怎麼能被1個新平台追到齊平?
但是,哪有齊平那麼簡單?
餓了不花了大價錢,不斷下沉大學生市場,依靠這個新增長點才能領銜行業。
可是,大學生市場是拚團的天然高地啊。
顧明沒動這個領域,就是因為1家獨大會讓市場的火力衰退,但事實上的拚團外賣,此刻已經遙遙領先。
周末的下午,陽光明媚,天氣溫和,1個名叫楊學宇的靚仔坐在公司門口的長椅上,點燃了1根香煙。
餓了不現在發展到了瓶頸期,業務增長減速。
而拚團外賣的勢頭越來越猛,猛的根本不講道理。
把家底子都押進去的張韜越想越不放心,於是打算派楊學宇帶隊去支援餓了不,1些經驗性建議。
楊學宇聽完之後就傻了,你不去,你怕腦淤血,所以讓我去?
可是我也不想去,我很想跑路。
但是,想想自己的職業生涯,入職拉手被胖揍1頓,跳到大眾被胖揍1頓,他的原上司陳嘉欣,在大眾被胖揍了1頓,跳到餓了不又被揍了1頓。
現在,全市場都是顧明,還能跑哪裡去。
楊學宇歎了口氣,給自己的老朋友打了個電話,沒想到對方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很開心,笑到不停。
哈哈哈雖然不算是1句完整的話,但楊學宇仿佛聽到他說,你也來挨揍啊?
當然了,陷入心憂的並不單單是外賣市場的友商,還有相關產業的老板。
比如做供應鏈的,做物流的,做同城配送的,在麵對拚團的布局及發展方向時,都忍不住有些心驚。
另外,隔壁電商賽道,也有幾個叔陷入了沉思。
“團購、外賣、供應物流……”
“拚團現在,隻剩下電商沒碰了。”
“但,他怎麼可能不碰呢?”
線上買賣,線下買賣,線上到線下的買賣,線下到線上的買賣。
拚團搞產業就像是拚高達,成型速度極快,但有1個很明顯的風口就是電商,他1直都不做。
如果是以前的話,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顧明不碰電商是出於對阿裡的警惕。
但從團購大戰到外賣大戰,這個觀念早就被轉變了。
顧明,真的是誰都敢咬。
而且拚團其實早就有電商雛形的項目了,那就是在團購大戰時期就建立起來的拚團嚴選。
他們當時利用這個項目,低價做服務,補貼賣正品,目的就是用嚴選關聯正品形象,提升拚團的口碑和信譽。
後來,拚團嚴選的使命達到了,於是就在團購大戰落下帷幕之際停止了發展,成為了拚的1塊自留地。
可是,誰能保證拚團後續不會把這個嚴選商城重新做起來呢,畢竟它既有物流也有用戶啊。
狗窩裡,還能存得住剩饃嗎?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媒體也十分感興趣,想知道拚團在入局外賣之後的還有什麼布局,以及後續的發展方向會不會涉及到電商領域。
“不會的,拚團不會入局電商領域。”
“為什麼呢?”
“我太年輕了,錯過了電商的風口,現在想做這個事情其實已經很難了,淘寶,京東,都是很厲害且很成熟的企業,我不覺得自己能比馬芸和劉強冬更強,除非……”
“除非什麼?”
“沒什麼,說話說習慣了,總喜歡說個除非,其實就是單純的口誤,剛才那段剪掉就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