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ss
中文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隨著甘寧將孟獲押解回了滇池,整個南中戰事,可以宣告徹底勝利。
雍傑被擒,雍氏全族無一幸免,在劉璋進城之前已被李恢全部拿下。
祝橋再度投降,而且這次是無條件投降,率領整個部族歸順劉璋,並已承諾無條件幫助劉璋收服蠻族。
益州郡蠻族死傷慘重,所有部族族長在亂戰之中全部陣亡,五萬精銳死傷一萬有餘,其餘在祝橋的勸說下,自願放下武器投降。
永昌郡蠻族頭目孟坤身死,孟獲被擒,二十餘位族長僅存數人,五萬蠻族精銳死傷大半,其餘全部被捕。
反觀劉璋麾下直接參戰的六萬大軍,僅僅傷亡了不到五千人
以五千人的代價聚殲蠻兵將近四萬,俘虜五萬有餘,絕對是能載入史冊的大勝,也是徹底降服蠻族最有意義的一戰
功勞最大的莫過於三軍統帥劉璋,謀劃這一係列計策的劉曄同樣功勳卓著,其中各營主將,士兵全部受到了劉璋的嘉獎。
隻不過李鵬的歸降純粹是個意外,劉璋也沒有想到李恢所在的李家在滇池,更沒想到年僅十八歲的李恢就能鼓動李鵬舉族而降
劉曄命令甘寧襲擾孟坤糧道,其目的並不是想餓死孟坤,隻是單純的逼迫孟坤與劉璋軍決戰。
張任及其麾下部隊也是早就埋伏好了,並且有探子時時刻刻盯著建伶城的動向。
孟坤派出信使這招實在是有夠臭的,剛出城就被張任抓住了一個,隨後立刻就被送往了劉璋大營處。
如果是與曹操,劉備等人對戰,劉璋或許會懷疑這是不是敵人的策略。
可是麵對這些蠻子,打死劉璋也不相信他們會有如此深得計謀
不過中間確實發生了一些小插曲,李鵬突然派來了使者,要舉族投奔劉璋,並且送上了孟坤準備襲營的消息。
連劉曄都開始懷疑是不是敵方連環計的時候,劉璋果斷做出決斷,認定了李鵬是真心歸降。
原因也很簡單,李鵬的兒子是李恢
劉璋對於這個在曆史上背叛自己的人,並沒有多少惱怒,相反他認為李恢是一個極其明智的人。
君主沒有能力,我就不伺候你,反之你有能力,我就儘心儘力的為你效力。
諸葛亮能夠平定南中,李恢出力著實不少
所以從孟坤一出城開始,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劉璋的監視之下,甚至走的每一步,都是劉璋給他畫的道道
雍傑,祝橋這裡更絕,他們前腳剛一出城,李鵬立刻就打開城門,將典韋迎了進來。
李鵬為了表示誠意,將所有士兵集中到了一起,全部命令放下武器歸降,典韋也順利接管了城池。
當典韋率軍捉拿雍氏族人之時,李恢更是搶先一步,帶著李家私兵將雍氏全部擒住。
之後一切的目的全部為了請君入甕,將雍傑,孟坤,祝橋等人及十萬大軍全部誆入劉璋為他們準備好的大營。
從大營中到大營外,劉璋全部安排了伏兵,鼓號聲一響,各路大軍同時出現,從裡到外全部發難,立刻就讓蠻人心驚膽寒。
孟坤的戰死,雍傑的逃亡,也成了壓死蠻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應了一句話,乘勝進軍不在兵寡,潰逃之師無懼其多。
蠻軍大亂後,兵源上的優勢反倒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劣勢
當每個蠻人都想逃命的時候,阻攔他們的不再是同伴,反而是攔路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