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中郎將,賓徒,徒河兩城的兵馬已經集結完畢,共三千人,聽後中郎將的吩咐”
“好”
卑衍一聽更是喜不自勝。
“將這三千人好生安置,好久好肉都給給本將拿出來。”
“告訴他們,儘情吃喝,來日可以給本將好生拚命”
士兵不敢怠慢,立刻拱手接令。
“遵命”
“將軍,你真將兵馬集結了啊”
士兵走後,楊祚驚訝的看著卑衍詢問。
賓徒,徒河兩城,是遼東屬國的南部屏障。
昌黎是治所,與陽樂形成犄角之勢,扼守住了遼西與遼東的主要通路。
而賓徒,徒河兩城,則是自稱犄角,並依托山險地勢,自稱天險。
這兩座城池在昌黎與陽樂城南方百裡處。
西麵,則是遼西郡的崇山峻嶺,沒什麼道路。
可東麵就是廣袤的遼東屬國了。
賓徒,徒河是群山之後的第一道防線屏障,也是最後一道。
一旦兩城有失,整個遼東屬國可就不保了
不過,卑衍卻沒有任何慌張之色。
“不錯,本將集結了兩城兵馬。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讓本將調來一統破敵”
楊祚挑著眉毛愣了片刻,便認可的點了點頭。
對於這個決定,並沒有覺得太過不妥。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地理位置。
想要進攻賓徒,徒河兩城,是完全不現實的。
遼西郡群山便是最好的屏障,幾百裡的山根本沒有路。
想從遼西進入遼東屬國,真正的道路隻有一條,正是從陽樂到昌黎。
除此以外,沒有路可走,更不用說大部隊進攻了。
而且真正細細研究起來,連陽樂都不可以無所謂。
隻要昌黎在手,便可高枕無憂。
如今的昌黎有六千大軍,被加固了數次。
縱然漢軍拚命合圍,四麵猛攻,一時半會也無法撼動分毫。
這便是卑衍的底氣所在
莫說賓徒與徒河,縱然將遼東屬國兵馬抽調一空,也不必驚慌。
“楊將軍可是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
“不不不”
楊祚連連擺手,他哪敢質疑卑衍。
至於卑衍,和質疑公孫康有什麼區彆。
“卑將軍誤會了,本將是覺得卑將軍極為英明”
“有群山守護,兩城完全高枕無憂,哪裡需要什麼兵馬駐守”
“莫說兩城,就是卑將軍抽調全郡兵馬,也無可厚非”
“那漢軍早就被嚇破了膽,就等著卑將軍一舉將他們擊敗了”
聽到這個吹噓,卑衍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正值權利巔峰期的他,容不得任何人質疑,楊祚也不例外
好在楊祚比較識相,省了收拾他的功夫了。
“先休息兩日,等到士兵準備妥善,即刻對漢軍發動總攻”
“本將要用這一戰,讓天下人知曉卑衍二字代表了什麼”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