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礙事。自從來了這邊,何名便讓這邊的醫療人員給我們診斷了好幾次,而且,在那名為星巡方舟的行星級要塞抵達這裡後,我和伊奧利亞也上去過療養好幾次了。”
“嗬嗬。埃夫曼說得不錯。多虧了何名你的安排,雖然我們現在不能說恢複年輕時的身體狀況,但也好歹年輕了十多二十歲呢!這點強度的工作,還算是能夠堅持的。”
伊奧利亞哈哈一笑,朝著何名點了點頭。
“我們走吧!去看看你的新機體。”
一行人緩步走出休息間,來到了展示台的旁邊。
隨著眾人的接近,何名也看清楚了這架暫定為1號試驗機的新機體的全貌。
灰黑色的機身折射著從高空射落的燈光,讓那本來就菱角分明的機身多出了幾分銳利感。
而這架機體的氣動布局,依舊是前鴨翼,前掠翼式,45°斜角全動式垂尾的氣動布局。
看上去,似乎與承影的氣動布局很是相似。
但實際上,在前掠翼的基礎上,伊奧利亞還是在上麵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動。
那便是在高速突擊的情況下,前掠翼的翼尖部分會向內收回,在短時間內將機體的氣動布局從前掠翼變回後掠翼,從而減少機體在高速突擊時的受彈麵積,以及避免在大氣層內環境下有可能會發生的激波影響等等因素。
當然。
要說起來,這些理論還是一套套的。
何名倒沒怎麼在意這個。
隻要新機體能夠擁有與承影相當,甚至是承影之上的力量,便已經足夠了。
“gn太陽爐還是居中布置嗎?”
何名將目光投向機體的後半部分,卻看到一道從機體中後部隆起,猶如將一枚可拋式保型副油箱內置到機體體內那般的橢圓型結構。
“嗯,是的。但,有點不一樣。”
埃夫曼開口解釋道。
“這一次,我們改變了思路。根據資料庫當中的vf-19的部分開發資料,我們決定讓gn太陽爐參與到變形過程,而不是直接讓其在變形後,外掛在背部上。”
“哦?怎麼說?”
何名眼前一亮,好奇地問道。
vf-19,何名是知道的。
它的變形思路,便是讓機首在變為人型狀態時,不再是朝下折迭,而是直接朝著胸膛處收縮,並在同時將位於機艙後方的防護板升起,把收縮後的駕駛艙納入保護。
“嗯。基本上與vf-19的人型變形思路差不多。隻是,在變為人型狀態的時候,gn太陽爐會向前移動,然後,駕駛艙下方的裝甲會隨之打開,展開容納gn太陽爐的空間,並且為gn太陽爐提供防護。”
埃夫曼比劃了一下,儘可能地講解他們的思路。
“這麼說,在完成人型變形後,駕駛艙將會位於gn太陽爐的上方?”
聽到何名的猜測,伊奧利亞解釋道。
“是的。這樣設計的原因,也是因為星界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