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這句話一發出,群裡再次陷入死寂。
正文為:
“今天,整個歌壇都因為《離開》而陷入了沸騰,因為歌王高杉發歌了。
然而,即便如此,它一上午的播放量依然超過了五十萬。
但聽到第一句‘聽見冬天的離開,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的時候,我發現我的鼠標已經點不下去了,就這樣怔怔坐在電腦麵前,一直聽到歌曲結束。
經紀人喃喃自語。
樂客忽然發了一條消息:“已經發了。”
【幾句話讓你讀懂高杉的新歌《離開》】
《遇見》播放量230萬。
然而,真正震撼的來了。
“哈哈,歌王發歌,又能蹭一波流量。”
“歡迎杉哥歸位!”
這些音樂鑒賞人拋出的賞析文章,看得許多歌迷一愣一愣的,原來高杉的新歌有這麼多的深意?不愧是歌王的歌曲。
“遇見你,就是上上簽。”
然而這一次,歌王高杉發歌,樂客居然毫無動靜,這未免有點奇怪。
“初次遇見,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再次遇見,卻讓我有著揪心的痛。”
我何其有幸,因為一句‘會有怎樣的對白’,而讓我沉入遙遠的記憶總。
“我的天!”
半響後。
“總是在遇見,總是在離開……”
然後……
“我記得四月第一天的時候《遇見》跟《離開》兩者之間的播放量差了十倍多吧?現在兩者居然隻差不到一倍了?”
當第二天來到的時候。
甚至有不少歌手,為了宣傳新歌,不惜花費大價錢請他幫忙撰寫點評文章。
【你真的看懂了《離開》文字裡的深意嗎?】
許多人大腦幾乎在嗡鳴,一直盤懸著文章中的一句話:何其有幸,讓我聽到了這首歌……
包括樂客發布的文章,至少有十篇關於《遇見》的音樂鑒賞文出現在了網絡上。
“杉哥好棒。”
這個時候,因為播放量的上漲,不少歌迷的目光終於注意到了《遇見》。
“怎麼回事?《遇見》的播放量怎麼上漲的這麼快?”
“我的天?難道《遇見》要超過《離開》?”
“對啊,一向最積極的‘樂客’這次竟然沒動靜。”
《離開》播放量為1500萬。
就這樣坐在電腦麵前半個多小時,我才暫停了音樂,坐在原地發呆。
“但你為什麼還寫了鑒賞《離開》的文章?”
其實,我本來也是準備去給《離開》寫鑒賞文的,但是在聽完歌曲後,我發現我有些茫然,不知道從何下筆。
另外一人道:“我也是。”
業內,一些音樂鑒賞人紛紛冒了出來,開始對《離開》展開了全方位的點評和鑒賞。
在雲網上:
“咦?怎麼沒有見到‘樂客’的點評?”
畢竟蘇雪瑤不是新人,而是上過春晚舞台的知名歌手,微博粉絲數百萬!
至於無言,更是在歌壇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神話,號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傳奇作曲人。
是我的水平倒退了?
還是歌曲太高深而讓我讀不懂?
“不是吧?”
“……”
“臥槽,臥槽?”
一片驚呼。
“樂客,大家都在等著伱的賞析呢。”
《離開》在雲網上的總播放量為1683萬。
甚至它本來該有的熱度,都被高杉搶了過去。
“太離譜了吧?播放量一天比一天高?”
“好聽。”
暫時不得而知。
接著,一些零星的議論冒了出來。
“或許……把?”
隻不過彆人都選擇離開的手機,但我在轉身的刹那,卻看到了遇見……
因為樂客並沒有寫《離開》的鑒賞文章,其文章的標題赫然是:【眾人都選擇了“離開”,而我轉身卻看到了“遇見”……】
《遇見》播放量陡然開始飆升,一天之內漲了五百萬播放,總播放量破千萬,達到了1005萬。
太反常了啊。
第三天。
終於有人發言:“真的是……何其有幸嗎?”
這時候,大家忽然就明白了,樂客為何會發布那樣一篇文章。
然而絕大部分都是粉絲的刷屏。
這種評論,才最能引起人的共鳴。因為它代表著,一首歌讓他們聽到了心裡,讓他們內心產生了共鳴。
“有點猛啊……”
“《遇見》,謝謝你,讓我在歌曲中跟我的過往再次相遇。”
什麼答案?
但不少人還是點開了《遇見》歌曲的評論。
不少人第一時間就點開了樂客的鏈接,看完了他的文字。
接著,有人道:“我已經在寫。”
這兩人的合作,影響力還是蠻大的。
“彆嚇我,那可是歌王的歌啊,怎麼可能被超越?”
“可兩者差距已經縮小到幾乎能忽略的地步了。更關鍵的事現在《遇見》的播放量依然在猛增,而《離開》播放量卻陷入了停滯。”
“難道……”
眾人咽了咽口水,腦海中升起一個不敢置信的念頭:完蛋,歌王要翻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