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怪小金烏始終無法釋懷,或許十大金烏對於玉帝來說,並非是親生兒子,即便是當年大金烏是受到了天道的操縱,對瑤姬一家下了死手.可對於小金烏來說,那九大金烏,就是他的親哥哥。
而如今.楊家一家能夠團聚,但他的九個哥哥,卻是真的隕落了。
他不知道自己該以怎樣的麵目去見玉帝,更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同姑姑瑤姬一家人相處,或許.就在這太陽星上孤獨一生,才是他的歸宿吧。
楊戩其實也想要化解這一段恩怨,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他也能夠理解小金烏究竟處在一個怎樣的心境狀態之中.畢竟他自己當年,也是這樣過來的。
此事不能強求,或許要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
玉帝這一大家子的事兒,確實也很難理的清楚
但八戒對長白山五大仙家指明的這一條道路,那還是相當明確的——“大唐學宮”。
如果說以往,五大仙家因為占據著長白山,其實對於大唐人族還有一些高高在上態度那麼經過袁天罡的一番蹂躪之後,顯然是差點把他們的尊嚴都一並踩碎。
認清楚了現實的他們,自然也就會擺正自己的位置,否則.恐怕八戒此行,都還得不到這般禮遇。
大唐學宮,乃是如今大唐三大教之中的儒教聖地,甚至在儒教的牽頭之下,引得了百家入駐,大有重現當年百家爭鳴之象。
五大仙家自然知道大唐學宮在大唐究竟是何等地位,自袁天罡離開之後,他們私下裡也曾經探討過五大仙家究竟應當何去何從。
投靠道教,基本上是沒那個可能的,且不說袁天罡本就道教在大唐的代言人之一,就說道教的教義,也不會接納他們這些山精野怪;
除了道教之外,剩下也就是儒教的大唐學宮與佛教的大慈恩寺了。
但儒教似乎乃是純粹的人族教派,他們也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同儒教亦或者是與大唐學宮接觸;而大唐佛教的魁首乃是三藏聖佛,對方對於山野精怪一向嚴苛,輕易自然也不敢上門求見.這一來二去的,他們發現似乎也隻能是跟著袁天罡乾了。
隻是沒想到,八戒神僧的突然造訪,給了他們一個表明心跡的機會。
但也沒想到,八戒神僧並沒有代表大慈恩寺接納他們,反而是將他們推向了大唐學宮
不得不說,這大唐學宮確實是個好去處,如果能夠得到大唐學宮的接納,且族中弟子在大唐學宮之中學有所成,得到朝廷的重用.或許當真能夠擺脫袁天罡的壓製,但他們心中難免會有擔憂:“隻是我們的族人,當真能夠去大唐學宮之中學習麼?”
如果連第一步,進入大唐學宮之中修行都不能做到,彆的也就都是奢望了。
不過有一句話八戒神僧說得確實在理,且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求人不如求自己。
求旁人求來的,終究不會牢靠,即便是現在得到了,可隻要對方一句話,恐怕也不會留得長久。
這句話,也正是八戒跟著師父西天取經的時候,經常聽師父與大師兄說的話一路上的諸多“難關”,也就基本都是依憑他們師徒自身的能耐過去的。
雖然也勞煩了觀音菩薩與二郎真君幾次,但他們兩個又不是外人叫起來似乎也沒有一點負擔,並且十分熟練。
即便是在那空陷山無底洞中降服那錦毛老鼠精時,上天去尋了李天王.那也是去問罪的,並非是請他下界降服老鼠精。
隻是李天王自己過意不去,再加上李貞英自陳塘關還遠遠射了一箭過來.在靈山腳下,正中那錦毛老鼠。
還惹得眾人直誇這李貞英這丫頭,頗有當年哪吒三太子的風範。
“老豬我也給你們透個底。”為了讓他們安心,八戒說了一些所謂的“內部”消息,“對於諸位這般世代就生存在南洲,且同人族並無冤仇,尤其是還與人為善的各族大唐都是有些入學指標的。”
“之所以說是指標.那就是放寬了相應的入學標準,且入學之後,也不會直接就讓你們同人族的那些精英弟子們一同修習.而是通過摸底考核,了解了你們各自的水平之後,再安排相應的修習任務。”
“所以說你們不必擔憂是否能夠入學的問題。”
八戒之言,算是給了他們一顆定心丸。
但胡銘敏銳的抓住了一點,“神僧.既是如此說,莫非是想要從學宮之中學成出師,會十分艱難?”
“阿彌陀佛。”八戒雙手合十,念了一聲佛號,對胡銘的話表示認同,點頭說道,“胡施主所言不錯,大唐學宮一向都是入學容易,出師難的。”
“對於人族弟子來說,每一屆的科舉,亦或是陛下另外開設的恩科,都是他們結業的考核,通常來說隻要能夠及第上榜,便是他們自學宮出師之日。”
“但同樣,他在榜單上的排名,也會影響到他們在結業出師時,學宮給出的評價。”八戒笑道:“故而有誌者,即便是已經有了進士及第的學識,但為了要中第一甲,還是會在學宮之中打磨自己的學識.這般積攢下來,大唐學宮中的人才儲備,其實已經十分可觀了。”
眼看著五大仙家的幾位族長麵上的擔憂不斷,八戒接著說道:“諸位也不必為此過於擔憂,人族有人族的考核,對於諸位各族的弟子,也有相對寬鬆的政策,雙方自然不會相提並論。隻是.”
“隻是什麼?”
五大仙家今天可是被八戒這前一句,後一句折磨的夠嗆想聽一個囫圇話,也真是不容易。
“嗨,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有些族群的年輕人,並不樂意享受這樣的福利,他們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大唐了,並且還破格進入大唐學宮學習,已經是極大的便利,故而希望大唐學宮能夠對他們一視同仁,也用對人族精英弟子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據說青丘狐族有一位學子,入學短短幾年時間,便通曉四書五經,以及諸多儒家經典.傳言其有狀元之才。”
“當然了,大唐學宮並不會因為一些族群的天才,就對這項政策做出什麼改變.因材施教,才是大唐學宮的教學方針,並不會做揠苗助長,勉強學生的事情。至於那些有誌氣的各族少年,他們便自己用人族精英弟子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說完這話之後,八戒看向了幾位族長,想要看看他們對於此事,又是怎樣一個態度。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