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聽著就好接受一些,再者,瞧他約莫是位領導,也不敢過於造次。這場熱鬨也就這麼偃旗息鼓了。
賀明珠重生以來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缺陷。情商這東西,修煉了兩輩子,也沒多少長進。
那位書記問給明珠登記那位工作人員“是什麼情況”
小夥子瞥了一眼賀明珠,心想,女人果然是母老虎,這隻“母老虎”運氣還忒好。說要找領導,領導就撞上來了,還是鎮裡的大領導鎮委陳書記。
“她,她說想交七成的錢先訂下一處,剩下的錢半年內按月交完,加上利息。”他一邊說,一邊瞅書記,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書記不會答應的吧
這位“書記”,雖然是賀明珠第一次見,可他的大名早就印刻在她的腦子裡
前世她看過龍鎮建鎮報道,第一任鎮委陳書記的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采訪照片那是逢周年就能看到。
這位建鎮的先驅者,敢為人先的魄力,如炬的眼光,讓龍鎮短短幾年,無論人口還是經濟都成為這一片的佼佼者。
賀明珠嘴皮利索地補充道
“書記你好,這樣的交錢法絕對沒有壞處的咱們鎮裡放出這樣的政策,也是為了吸引、招攬人才。而許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企盼,隻礙於剛剛起步,還不富足,如果僅僅是因為錢不夠成了攔路虎,那一定不是書記你願意見到的。先付大頭,再分期付小頭,鎮裡還能收收利息,並不虧。”
真是新鮮,陳書記自認為自己的各種想法已經夠新穎了,可這樣的想法卻是從來沒冒出來過的。
買普通小百貨,賒個賬倒沒有什麼,這可是地基欸
也不對,說賒賬不大準確。訂金也不太對。
他要是知道後世稱之為“首付”,一定會鼓掌喝彩,真是太貼切了。
陳書記笑眯眯反問賀明珠“你知道,我們以交“公共設施費”的名頭招攬農民進城是為了什麼嗎”
賀明珠想都沒有想,這太容易揣測了,“一是為了人,前麵已經說了;二是為了錢,龍鎮需要有錢去建設去發展。歡迎農民進城,準確一點說,是歡迎先富裕起來的農民進城,就是那些萬元戶。”
“小姑娘思維倒是敏捷啊”陳書記讚許。
本縣剛從原縣分出來,處處都要用錢,新設的縣城也得發展,哪裡有空餘大投入到龍鎮這也是無奈根源。一個小姑娘能看透徹,讓他很欣喜。說明這樣引入人財,是正確的,農村郊外是有能人異士的。
“隻是你都知道了,這是為了建鎮的錢。那你還怎麼能說分期的交法好這不是兩相矛盾嗎”陳書記很想聽聽,這小同誌還有什麼高見。
賀明珠早就在心裡打好腹稿“建設城市也不能一口氣吃成胖子嘛,總是分批建造的。每月都有款項進賬,加上利息,其實還更適合街道的修建。可以分工段,不會資源都擁擠在一處,反而造成浪費。”
“再者,如果可以分期付地款,來龍鎮的人勢必比全款付的更多。人多了,就可以招工啊,修路造橋哪個不需要人書記你想啊,他們剛脫離農村,沒得種田,生怕無米下鍋了,多的是人願意被招工呐。自己參與建造的城鎮,那一定會更加愛惜,那麼城鎮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不就有了”
陳書記有些震撼,這麼一番道理多麼令人激動興奮啊
城鎮的自豪感和歸屬感,這是他最近日夜在琢磨的問題。招到了人,集到了資,要怎樣去維護去守護好一座城鎮,這比如何籌錢難得多了
他日夜想而不得的答案,就被這女同誌三言兩語給解了。這麼一個簡單的法子,他怎麼就沒想到呢
他們說話並沒有刻意回避,在場的群眾也聽得清清楚楚。對大部分的他們來說,能交部分錢,再分期,顯然更好。這年頭誰都不非常富裕,他們雖然算好的那一批,但是要說交了地款還很富足,那也沒有的。都是將將差不多那種。
當然,還有小部分認為全款劃算,分期還得交利息,多劃不來。
大部分的那批人就紛紛加把火
“書記,她說的很有道理啊,我們村有好些個年輕後生也想進城,奈何家裡錢不夠。”
“是啊是啊,我們村也有好多個,那叫一個聰明,念書好,個頭好,就是不夠錢”
“書記書記,我們還有好多有一股子力氣的壯年人,也很想來的啊他們乾活,又利索又賣力,一個頂仨”
這裡頭不乏那些曾說“女人該在家裡待著”的人。
陳書記壓壓手,示意大家靜一靜。
“大家不要著急,這小同誌說的法子嘛,我知道了。這不是件小事,得開會討論。這樣,大家可以先交八成的地款,剩餘的等我們研究好了再通知。”
“如果不行,那就元旦前,請大家把款項補齊了。地基卡嘛,也到時候再給。如果想馬上拿到地基卡,那麼就現在把全款都交了。”
作者有話要說龍鎮是有原型的,關於農民進城、建城是有史實的
大家喜歡就點個收藏評個論哦,謝謝啦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