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以為朱元璋現在對自家的帳下勳貴們如此苛責,他們心中就對朱元璋十分怨恨。
不存在的。
相反,他們現如今比任何人,比他們過去對朱元璋的忠誠還要強烈。
你認為這屬於說天書,可實際上卻是必然。
你看到的是朱元璋宛如一顆高懸的烈日一般,隨時隨地都可能將跟隨他的夥伴們給燒焦。
可實際上卻根本不是如此。
因為依舊可以‘製衡’朱元璋的馬皇後可還活著呢,因為修行的緣故,其壽元可還長著呢。
因為朱標再也不會如曆史記載的那般夭折了,更不需要擔心需要扶持孫兒輩遭到清理之流了。
因為朱元璋也清楚哪怕相權與皇權一定程度上就是競爭關係,他如今也沒有想過要宛如曆史上那般乾脆將宰相這一職務給消除了。
至今為止,綜武大明帝國也不過是效仿大明後世那般改成了內閣,分化一下相權罷了。
這本身就是朱元璋給帳下文武,給大明帝國所有讀書人和百姓最好的交代。
人家洪武大帝已經做到如此退讓,你還有什麼不能信任的?
沒看到那些現代世界曆史記載上分說的,那千古一帝出現之時,一開始就隻是為了評價洪武大帝的嗎?
也彆以為朱元璋有些事情隻是說說而沒有真正明確去施行,比如親王俸祿一事。
人家在做決定之前,或許各種內心掙紮,可一旦做了決定,卻遠比任何人都要堅定。
他可以從內庫給自己這些兒孫們拿出一些錢財,隻當是他們未來創業所需了。
可也就僅此而已了,來自國庫的薪水,說停之日也就停了,想要獲取,唯一的方法就是和其他勳貴百姓一般,去建立自己的功勳,除此之外毫無其他辦法。
一刀切這種事,在朱元璋身上反而更加猛烈。
他固執,很難被說服,可一旦改變了做出了決策之後,同樣固執。
他的白月光馬皇後,不乾正,可人家卻同樣是千古賢後也。
曆史上哪怕已經歸位皇後,人家在後宮那也會親自織布,可不是那所謂的作秀而已。
人家那是真的可以在後宮拎著朱元璋耳朵大罵,而朱元璋卻必須笑臉相迎,絲毫不會因此而動怒的存在。
朱元璋點頭,馬皇後認可,這些親王們就根本不可能掀起任何風浪來。
當初綜武大明帝國與劉浩龍國鏈接之後,朱元璋一股腦的將皇子們打包交給劉浩龍國調教,可那不是說說而已的。
哪怕至今,人家二子三子,不也依舊在劉浩龍國士卒大軍之內曆練嗎?
很可能就真的再也沒有回去可能了,很大概率就是朱元璋乾脆‘忘記’了。
那朱允炆離開綜武大明帝國之後,現在不也在怪獸戰場之中廝殺嗎?
這家夥不也自己拉起了一隻小小的團隊,雖不能說混的風生水起,卻也足夠自給自足了。
有些人一旦狠辣起來,那是比任何人都要狠辣。
他起了頭,他帳下的那些勳貴們可能不緊緊跟隨嗎?
那些人最清楚朱元璋是什麼一個德行,一旦這些勳貴們的後代惹了大禍,屠刀舉起之時,你就需要怪我不夠兄弟了。
也難怪孫權隻配給朱元璋守門,二人的對比可謂兩個極端也。
都是在江南起家的,一個隻能淪為守家之犬,一個卻可以從南到北一統江山。
性格決定了命運在他們二人身上可謂體現得淋漓儘致也。
一個是乞丐出身,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打出來的,另一個則是繼承了父兄財富,必須依靠帳下世家的力挺才能站穩腳跟。
他們的未來從一開始實際上就已經注定了。
是哪怕現在的孫權對所有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也根本無力改變大局。
說白了東吳可以沒有孫權,哪怕孫權意外暴斃,也無非換一個領頭人而已,該歌舞升平也依舊歌舞升平,想要更進一步,也不可能有人真正去支持。
對於孫權帳下的世家們而言,得到更多,需要冒的風險也更大,大到他們想起之時就肝顫那種,與其如此,還不如乾脆彆去思考,隻當不知。
也就是神話三國曹孟德因為劉浩的加入崛起太過於猛烈了,逼得孫權不得不朝著南越瘋狂擴張,逼得他們不得不釋放更多好處給百姓,否則能夠撐到現在還不一定呢。
可有些事情不就是這樣嗎?
不得不該之時,你還能硬下心腸改變一下,因為不改的話就真要死去了。
可更多的事情卻是你發現還能維持的話,哪怕明知道破破爛爛,當真一個風浪大一些,就很可能崩塌,你也不會輕易去動。
現在的東吳就是如此。
哪怕孫權與東吳的世家們都知道最好的辦法,是緊隨大勢,可巨大的利益獲取與依舊還能維持的現狀,使得他們知道了也裝作不知,也依舊願意繼續等待,等待到某一日再也無法維持之時再做計較也不遲。
與他們完全相反的就是朱元璋了。
任何可能威脅到未來大明帝國的決策,不清楚也就罷了,一旦知曉了,朱元璋都不可能無視。
這個曆史上哪怕身死,依舊給自己後代子孫留下漫長皇明祖訓的朱元璋,可能將已知的漏洞交給下一代嗎?
現如今綜武世界的大明帝國之內,他們的文臣們難道不知道自家洪武大帝對他們的防備更深了嗎?
他們清楚,可他們同樣明白哪怕朱元璋對他們防備更甚了,卻也樂得將套在他們脖子上的韁繩,比如大範圍的漲薪。
這在過去大明帝國還沒有與諸天萬界相連接之時,根本是不可能出現的。
作為一個乞丐出生的皇帝,朱元璋的學習能力哪怕在曆史上也是最靠前的一小撮人。
在學習了現代世界正至體係之後,人家可能還延續過去那樣的官僚體係嗎》?
無非借鑒而已,誰還不懂了?
大明帝國的錦衣衛依舊還是那個稱呼,可他們的職責卻已經改變了許多,哪怕現在大明帝國的百姓對他們也毫無畏懼之心了。
哪怕大明帝國的文臣武將們,心中對錦衣衛十分顧忌,卻也不會畏之如虎矣。
他們的京城遷移到了與劉浩地球鏈接的世界通道附近。
這在曆史上任何一次遷都都很可能引起權利震蕩的事件,在如今的大明帝國卻成為了所有人共同的默契。
因為都知道相比於失去的那些利益,可能的獲取才會更多更大。(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