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衡眨了眨眼,裴定這種怒氣略熟悉
不由得,她有一種她和裴定相同的荒謬感。唔,錯覺,肯定是錯覺
然而,好想笑啊。
她到底是想透了、放開了心,便順心而為,最後忍不住勾了勾唇角。
見此,裴定竟奇異地平靜下來了。以她對鄭衡的判斷,她不會故意刺探裴家隱秘,她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見到裴定這麼迅速就平靜下來,鄭衡還是略微驚異。看來,裴定的涵養和聰明,比她所想的還好。
哀家最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了
於是,鄭衡說道“學兄,冒犯了。我此問,隻是為了報學兄先前送丫鬟之誼,並無他意,請學兄見諒。”
她這麼一說,裴定更糊塗了。詢問隱私與報答情誼有什麼關係呢
是啊,有什麼關係呢隻是鄭衡恩怨分明,她承了裴家這一份心意,便想報裴家些什麼。
裴家什麼都不缺,鄭衡所能拿出手,隻有這天下大勢了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這向來是士人的取舍。想必,裴家先輩有大能之人,早在三代前便已察覺到天下將亂吧這等先見,我無比佩服。”鄭衡這樣說道。
不等裴定有所反應,鄭衡便繼續說道“我想,裴家那位大能,除了定下三代不仕的規矩外,還留下了另一條規矩,當是三代之時順勢而行吧”
她此話一出,裴定便僵住了,心頭一陣駭然。她她怎麼會知道
沒錯,裴定的曾祖、不世之才裴本就留下了這樣的遺訓
若是鄭衡隻說出前半截,裴定就算意外,也不會覺得驚恐。畢竟子弟不仕,除了想不開自作死之外,無非就是對朝廷不滿。
但他沒有想到,鄭衡竟然知道“順勢而為”的規矩
這個規矩,隻有裴家嫡枝年已三十的子弟才能知道,裴定之所以知道,還是因為機緣巧合。
鄭衡怎麼會知道是不是從哪裡聽了什麼若不是他定力足夠,早已經衝上前搖著鄭衡了。
鄭衡沒有解釋原因,隻是滿臉崇敬地感慨“這位裴家先輩,是真正大能之人若是我老師在此,必也拜服不已。”
裴家,不愧是宰相世家
裴家先輩不但有遠見卓識,知道天下動亂之前必是朝綱敗壞,所以定下了三代不仕的規矩,以保存裴家子弟的正心誠意。
宰相世家的正心誠意,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位先輩不凡的地方在於他並不臣服於預見,而是定下了順勢而為的規矩,這是在提醒,或許說是期待,希望裴家子弟能夠改變天下大勢。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認,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位裴家先輩,就是明白了這樣的道理。有亂必有正,有汙濁便有清明,大道存焉,生生不息,是以順勢而為。
裴家有這樣的先輩,實在大幸
“順勢而為,這勢是什麼呢你看這聞州流民,其實已經知道了。天下動亂已顯。或許你可以回去問問裴族長,裴家三代不仕、卻任憑子弟雄踞一道,為什麼呢”
大勢已成,可惜裴家好像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隱於世外,怎麼能得大勢精義呢以己身入汙水濁世,激濁揚清,方是正途。
若裴家還沒有醒覺,倒是辜負那位先輩的才德和期許了。
鄭衡看著千輝樓外那些流民,眼中有看透一切的茫然,嘴角卻銜著一絲笑意。
她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幾不可聞“不管裴家有什麼圖謀,三代不仕的積蓄已夠了。再隱而不出,便失去最好時機了”
天下將亂未亂,朝綱已壞未崩,裴家不出,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s寫完這章,我輕輕籲了口氣,我寫這篇文的初衷,就是為此六字大道廢,有仁義。惟願大家也喜歡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