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賜嫻則將她原先的被褥鋪在了腳榻上,熄燭後和衣躺下。
沒了燭光,馬車裡又是一片寂靜,外頭潺潺雨聲清晰可聞,細微的窸窣響動一遍遍拂過元賜嫻的耳朵,一直癢到她心裡去。
她方才將陸時卿的手綁得相當完美,使的是阿爹教她的無解捆法,本道萬事妥帖,終於得眠,卻不料起先十足的困意眼下竟會消散無蹤。
她心裡奇怪,明明上回在驛站麵對他時尚且未有這樣那樣的顧慮,此番何故如此緊張。
興許是曉得了他那點心意的原因吧。她想。
元賜嫻久不成眠,無趣得翻來覆去,東想西忖,半晌,聽見陸時卿歎了口氣,便如蒙大赦,問道:“陸侍郎,您睡著了嗎?”
陸時卿淡淡的聲音響起來:“睡著了。”
“……”
“您怎麼睜眼說瞎話?”她碎他一句。
“你又何必明知故問?你動個沒完,叫我如何睡著?”他回道。
馬車裡不夠暖和,元賜嫻打個寒顫,擤了下鼻子,將自己裹得如同蠶蛹一般,隻露了顆腦袋在外邊,笑嘻嘻道:“那咱們說會兒閒話。”
說她個鬼。陸時卿其實也後悔一時心癢,留在此處過夜了。天曉得她一直窸窸窣窣亂動,於他是如何的煎熬。
見他不答,元賜嫻自顧自道:“陸侍郎,您去過江州嗎?”
這問題倒叫他轉移了注意力。兩人此刻所在的蘄州與江南西道的江州相鄰,她之所以問這個,怕是觸景生情,思及“徐善”了吧。
哦,跟他睡在一個馬車,卻想著彆的男人。陸時卿心裡“嗬”了一聲,嘴上平靜道:“去過一回。”
“何時去的?”她追問。
“昨年春,你隨滇南王進京受封之時。”
元賜嫻一愣:“我在宮中行冊禮的那日,您不在長安嗎?”
“不在。”
這就怪了。既然陸時卿當初未曾見過她,此前漉亭初遇,怎會一眼認出她來?她剛欲出言詢問,卻聽他搶先道:“你問這個做什麼?”
元賜嫻到底有些心虛,稀裡糊塗答:“哦,聽說這時節,鄱陽湖的螃蟹特彆好吃。”
好吃就找“徐善”給她釣啊。
陸時卿心內嗤笑,麵上沉默。
元賜嫻見他不再說話,換了話頭問:“對了,方才我瞧朝廷送來的文書談及修繕淮水河堤的事,說朝臣們對此各執己見,有幾名極力不讚成。淮南洪澇為災,與淮水河堤鬆垮脫不離乾係,自然該吸取教訓,好好修繕,這些人何故反對?我不太明白。”
反對修繕河堤的算六皇子一個,她繞來繞去,說白了還是關切徐善的心思。畢竟鄭濯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在背後謀劃。
陸時卿心裡不舒服,卻破天荒般答了她:“他們不是反對修繕,而是欲意延遲此舉。就近前而言,穩固河堤確是治水利民之策,卻絕非如今的大周有本事完成的。你可知眼下舉國上下有多少貪腐官吏?”
“修繕淮水河堤少說得征用數萬名壯丁,可上邊下撥的工錢卻將被地方官吏一路克扣,到了他們手中,恐怕連頓口糧也混不上。久而久之,河堤沒修好,反倒民怨沸騰。何況在此之前,如何征用壯丁也是個麻煩。”
“地方官吏為了交差,配合徭役,必然不管百姓意願,四處拉人,不肯聽的便以武力征服,這等事,便是朝廷派十個欽差也未必管得過來。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到時淮水沿岸的百姓受苦不說,有心人亦可能利用這一點趁虛而入,打擊大周統治。你說,是暫緩修繕河堤,找尋他法補救賑災合適,還是令整個大周在不久的將來陷入戰火合適?”
他最終結論道:“欲要治水,必先治貪。這些反對的聲音並沒有錯。”
元賜嫻噎住了。一則感慨徐善與鄭濯的真知灼見,二則意外,看似對民生十分淡漠的陸時卿竟也作如此之想。
見她一時說不上話來,陸時卿唇角微彎。
元賜嫻對“徐善”生之莫名的心思,其實他大約有點理解。“徐善”的皮囊顯然並非什麼優勢,其身上最吸引她的,莫過於那份胸懷。而所謂“伴君如伴虎”,為避免聖人對他諸多舉措的真正用心起疑,作為陸時卿的時候,他卻不得不掩飾這一點,恐怕給她留了狹隘的印象。
因此他今夜才耐著性子與她長篇大論了一番,預備沾一沾“徐善”的光,矯正她的想法。
元賜嫻沉默半晌,低低“嗯”了一聲,眨眨眼道:“您說的對。”
大周的未來能有如此一位帝師,應該是光明的吧。她第一次這樣真心地想。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