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周圍大學很多,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舊金山大學、聖塔克拉拉大學等,在人才培養上沒什麼短板,因此來應聘者都有一定的水平,但是要說很高就沒有。
畢竟北極星資本隻是一家新公司,對高級人才的吸引力不大。
按照這種進度,想要打造好一個令他滿意的團隊,無疑會比較困難。
可是現在已經進入1980年的3月,考慮到他要狩獵的目標,時間已經顯得緊迫,他現在必須將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來!
午飯時,夏禹讓彼得·林奇停止應聘,先隨他去一趟洛杉磯。
翌日一早,夏禹帶著彼得·林奇等人來到了洛杉磯光輝國際總部,這裡不僅是全球總部,同樣是北美地區第一家辦事處。
夏禹運氣不錯,到來時,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第一大股東理查德·費裡,以及第二大股東萊斯特·科恩都在公司。
去年萊斯特·科恩來亞洲開拓市場時,來過香江,與夏禹見過幾麵,因此認出了夏禹。
一番熱情的寒暄之後,夏禹開始深入了解光輝國際公司,在一次閒聊中發現了一個機會。
之前他花了兩千五百萬美元從otc市場買下來了光輝國際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
股權是1972年時萊斯特·科恩以四百萬美元賣出去的,所以夏禹是從其他機構手中接手,這兩千五百萬美元自然不會進入公司賬戶。
過去的一年,為了應對來自其他對手的競爭,成立最晚的光輝國際不得不大肆擴張,一口氣在全球開設了三十八個辦事處,開支甚大,公司資金緊張。
再加上此時美國國內通脹嚴重,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影響,也影響到了光輝國際的業務。
因此公司陷入兩難的窘境,理查德·費裡和萊斯特·科恩正糾結於未來兩年要不要暫緩擴張,先度過困難時期再說。
但是光輝國際本就最晚成立,成立以來為了追趕其他同行,做法都是最激進,步子邁的最大。
現在的市場環境,理查德·費裡考慮到不僅光輝國際會難受,其他同行同樣難受,因此認為此時是追趕的好機會,想要趁機彌補差距。
但是萊斯特·科恩考慮到資金不夠,現實條件已經不允許光輝國際大闊步擴張,認為風險太大。
知道這種情況後,夏禹找到了兩人,提出他有足夠的資本,可以為光輝國際注資。
理查德·費裡和萊斯特·科恩一開始並未答應,但是兩天之後,持股百分之四十九的理查德·費裡說服了萊斯特·科恩,同意夏禹的注資擴股。
考慮到長久的穩定關係才是對他最有力的,所以在商談時夏禹並未太夠苛刻,給出了公司一點三億美元的高估值。
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夏禹在溢價的情況下,光輝國際的估值才一億美元,現在一年漲個最少百分之三十,絕對不算少了。
夏禹再次注資兩千萬美元進入公司,再次獲得百分之十三點三三的股權比例,加上原本持有股權,他的持股比例增長到了百分之三十八點三三,升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理查德·費裡的股權降為百分之四十點二九,依舊為第一大股東。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原本第二大股東萊斯特·科恩股權比例降至百分之二十一點三八,與夏禹位置互換,變為第三股東。
合同一簽,夏禹立馬將兩千萬美元劃入光輝國際公司賬上。
手握巨額資金,理查德·費裡心情大好,可以繼續擴張公司。
而夏禹也拿出了一張他讓彼得·林奇列出的崗位名單,交給了理查德·費裡,讓他儘全力以最快的速度獵聘人才。
第二大股東兼大金主的麵子確實夠大,理查德·費裡立馬召集了一大批公司的資深顧問,集思廣益之下,一個個適合的人被推薦出來,然後開始針對性挖人。
夏禹和彼得·林奇負責把關。
在這種情況下,北極星資本的人才以高速填充。
夏禹則抽出時間決定了第一個狩獵目標。
這個目標,正是後世市值破千億美元的生物製藥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