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知武道:“我要是能找首長要,還問你要個屁!快,給我一幅!”
李毅道:“彆搶,看搶爛了!我隻有一幅,另一幅是首長賞給童胖子的。”
“好把你的那幅給我。”顧知武不鬆手。
李毅道:“真不能給啊,這可是上賜之物,回家要供起來的。”
顧知武道:“給不給?還想不想做兄弟了?”
李毅道:“除非你打死我。”
顧知武無奈的鬆開手,說道:“李毅啊李毅,你晚上睡覺警省著點。小心我半夜爬到你家去偷出來!”
李毅嗬嗬一笑:“你就能吧!回頭我買幅唐伯虎的真跡送你。”
顧知武道:“誰希罕唐伯虎的真跡啊?我就喜歡你懷裡這個。”
李毅道:“回頭江首長屋裡扔垃圾時,你去撿吧,應該有三分品相的。”
顧知武仰天長歎:“這就是朋友啊!顧某何其悲哀!”
李毅樂嗬嗬的往外走,頭也不回的說道:“改天請你出去玩個痛快!朋友!”
因出門急,李毅自個就來了。也沒有喊上錢多。
上了車子,李毅心想,得把這兩幅字拿去裱了。
於是,就在京城裡四處溜達,想找一家字畫裝裱店。
以前沒有這方麵的需求,也就從來沒有留心過這種小店。
轉了幾條街。也沒有找到裝裱店。
實在無法,隻能打電話問林馨。
林馨笑道:“又得賞了?江首長的字啊?要裝裱啊?那你去琉璃廠啊!”
“聽說過,沒去過。”李毅回答。
林馨道:“沒文化,真可怕!”
李毅道:“喲,你敢說我沒文化?我都快得兩個博士了!”
林馨道:“文化人,琉璃廠大街位於京城和平門外。是京城一條著名的文化街!快去吧,那裡隨便都能找到好的裝裱師傅。”
李毅一邊和妻子聊天,一邊往和平門外開。
聞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廠文化街,
琉璃廠文化街,西至南北柳巷,東至延壽街,全長約800米。
實際上從曆史上遠在遼代。這裡並不是城裡,而是郊區,當時叫“海王村”。
後來,到了元朝這裡開設了官窯,燒製琉璃瓦。
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
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裡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李毅聽著妻子對琉璃廠的介紹,歎道:“現在才發現,你真是個文化人。”
林馨道:“我的好。多著呢,你就慢慢發掘吧!”
李毅嗬嗬笑道:“對,夫妻之間,就是要日久常新,一日一新,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興趣。哦,我想我是到了,前麵全是老式裝修的街鋪。”
“嗯,你去吧,陽陽在喊媽媽了,我得去抱抱他。再見。”林馨笑道。
李毅放下手機,停好車子,拿著作品,去找店子。
他也不知道哪家店子好,就專挑大的找,心想大店子能做大做強做久,必定是有些真本事的。
走了一陣,看到一家百年老店,一溜兒幾個門臉,裝修豪華氣派,古色古香,透過窗玻璃,可以看到裡麵擺滿了文房四寶等物件。
李毅走進去,就有人笑臉迎上來,問道:“先生,要點什麼?”
“你們這裡裱字吧?”
“裱的,百年老店,信譽第一。”
“哦,那就好,你看看這兩幅字,要多少錢?”
“您是要手工裱還是機裱?”
李毅心想,手工當然要好一些吧?就說要手工裱。
“裱鏡麵還是裱綾麵?”
“這又怎麼說?”
“鏡麵就是裝在鏡框裡的,綾麵就是可以卷起來也可以掛出來的那種條幅。”
“那就鏡麵吧。多久能裱好?”
“得等三天。”
“要這麼久嗎?”
“先生,你這墨還還乾透呢,得過二十四小時以後才能動手裱。我們店裡的手工師傅比較忙,您這幅,至少得三天才行。如果您著急,可以先去彆家看看。”
李毅心想,生意好,就說明手藝好,三天就三天吧!走百家還不如坐一家呢!就交了錢,拿了收據,出門而去。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