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foncolor=red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朱由誠對於兵工廠的製造進度相當不滿意,訓練之餘,他帶著信王、侍衛隊長魏良卿一起去兵工廠視察。
來到這個設在隱秘位置的兵工廠時,負責人李打鐵迎了出來。
看到李打鐵,朱由誠再次問了一個他問過無數次的話:“李師傅,真的沒有辦法澆鑄出火銃的銃管?”
李打鐵這次沒有像以住那樣搖頭,而是拿出了一朵鐵花,道:“朱大人反複問這個問題,我便試了試。看,這便是按照同等厚度鑄造的銃管,放了一銃後,火銃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朱由誠仔細看了看李打鐵手上的鐵花,老天,這哪裡是什麼鐵花,分明是一根銃管爆裂後扭曲而形成的古怪玩意兒。
“朱大人,如果要讓鑄造的銃管不易爆裂,那麼它的厚度應該是這樣的……”李打鐵吃力地從一個箱子裡搬出一個小炮模樣的東西。
朱由誠接過小炮,覺得手臂一沉。看看炮口,大小和火銃直徑一致,而厚度卻達到了驚人的一寸。
朱由誠不由驚道:“你確定這是火銃,不是小炮?”
“大人,這是我反複測試後,最薄的厚度。”
朱由誠放下小炮,心道,沒有鋼,看樣子是沒法鑄造火銃的。煉鋼找徐光啟肯定是沒有用的,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不過專攻農事,不會煉鋼。唉,可惜自己也不會呀。早知道會穿越,我就先去鋼鐵廠呆上一兩年。不過這個時代,大明的鑄造技術應當是領先世界的。一定能煉出好鋼,問題是究竟應該找誰來幫自己煉鋼呢?對了,明末有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是徐光啟,另一位是宋應星。
宋應星是江西袁州府人氏,被人喻為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更為關鍵的是。他科舉多次失利,一輩子停留在舉人這個位置上。直到崇禎七年才混到江西分宜教諭一職。由此看來,他和馮夢龍、淩濛初一樣,是個非常好招攬的人才。
想到這裡,朱由誠臉上現出微笑。魏良卿看到他臉上的笑容。知道自己又該跑斷腿了。沒辦法,在場的人很多,但能作主的人隻有四個,朱由誠、信王、李打鐵,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現場看起來很閒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信王,另一個是自己。朱由誠不命令自己去跑腿,還能命令誰呢?
果然,朱由誠轉向他。說道:“魏隊長,你去王承恩那裡支取2000銀圓,跑一趟江西袁州府。尋找一位名叫宋應星的舉人,許他錦衣衛千戶一職,把他請到錦衣衛西鎮撫司。記住,宋先生有大才,請他的時候,一定要謙恭有禮。”
信王好奇地問道:“大才?難道宋先生也寫了什麼了不起的書嗎?”
“他正在編寫一本叫《天工開物》的傳世名作。不知道現在寫完了沒有。”
“哇,《天工開物》。這麼霸氣的標題,一定非常精彩。宋先生來了,我一定要討教一二。”
從北京到江西,一來一去要花上很長的時間,鑄造火銃的事情隻能暫時放一放。看到那如同小炮般的火銃,朱由誠心頭一動,對了,明末的鑄炮技術很高,正好徐光啟已經升任工部左侍郎,可以找他要一批步兵炮,不管打什麼敵人都用得著。
徐光啟教過信王幾年,兩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聽說去看望徐老師,信王非常高興,拉著朱由誠上街大肆采買了一番,這才拖著小半車禮物,登門求見。
徐光啟正在和孫元化爭論。孫元化向徐光啟要求鑄炮,支援遼東,而徐光啟則麵露難色,告訴他,工部用度不足,拿不出鑄炮的經費。
原來,經徐光啟推薦,孫元化已經升任工部郎中,主管兵器製造。孫元化是大炮狂人,初一上任,就大力鼓吹鑄炮。可惜明末財政緊張,捉襟見肘,連官員俸祿都快發不出來了,哪有餘錢鑄炮。孫元化倒是願意餓著肚子鑄炮,可是他的俸祿連個炮身都鑄不出來。因此隔三差五,他就去找徐光啟要錢。
朱由誠微微一笑,孫元化的學究氣很濃,徐光啟雖然是工部左侍郎,卻不管財,找他能要到錢才怪呢。
“初陽(孫元化的表字)先生,不要著急,本官可以給你鑄炮的機會。”
“真的,”孫元化聽到有鑄炮的機會,喜形於色,一把抓住朱由誠的手,道,“你出錢嗎?你隻要出錢,我就能造出好炮。”
“當然是我出錢,我出雙倍的錢,你鑄好炮以後,送一半炮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