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最近一次實驗注入思思體內的病毒全部死亡之後,楊平又給她進行新的實驗,再次將K病毒注入他的體內,如果每次能夠保持百分之三的比率來消滅腫瘤細胞的比率,那麼思思很有希望控製住病情,甚至治愈。
經過這次第二次,第三次試驗後,思思的心臟功能神奇地獲得一定的恢複,楊平決定嘗試逐步給她脫機,撤銷ECMO。經過逐步脫機的嘗試,思思終於成功地撤去ECMO。
撤出ECMO之後,思思可以做MR檢查了,夏書將思思送往影像科做圖片出來後,楊平對MR圖片上腫瘤逐個進行測量。
測量完之後,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出來了,有些腫瘤在原來的基礎上確實變小了大約1%,比如顱內的腫瘤,現在就縮小了百分之一。這個數據特彆鼓舞人心,說明楊平的方法是對的,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思思一定可以獲救。
彆說1%,就是0.1%.0.001%也是希望,隻要有希望就不怕。彆說現在可以讓腫瘤變小,就算阻止它繼續增大或者延緩它繼續增大都是成功。
實驗進行到這裡,楊平心裡明白,現在已經成功了一半,最危險的關頭已經挺過去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將K病毒優化。
係統以前給了楊平無數試錯的機會,讓他可以將任何的想象去付諸實踐,這才有現在這樣的創新能力,正是因為有這種創新能力,此次的實驗才得以這麼順利。
因為從實驗開始到現在,幾乎每一步楊平都是采用創新的方法,沒有沿著舊的路子走,這樣整個實驗才能跨越式前進,最終走到現在這一步。
病毒在迭代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變異,變異後的病毒可能比現在的更滿意,也可能變得更差,所以現在純種毒株的分類保存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因為萬一迭代後的病毒失去現在的能力,又一時找不到原來的毒株那就是麻煩事,所以必須為現在的病毒毒株保留種子,這件事自然交給張誌偉教授去做,他們的實驗室具備這種能力。
在思思身上完成三次實驗後,趙宇凡小朋友也休息得差不多了,楊平不敢浪費時間,將實驗安排得非常緊湊,絕對不浪費一分一秒。
以前得實驗可以在係統空間做,不浪費現實時間,所以有大把得時間揮霍。現在不同,所有步驟都要在現實裡完成,必須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思思脫離ECMO之後,心臟能夠支撐她身體的循環,心臟功能明顯比以前更好,從監控的各個血液動力學指標就可以看出來。
楊平分析,這種比較好的結局跟K病毒殺死腫瘤細胞有關,顱腦腦乾的轉移瘤因為縮小1%,彆小看這1%,如果正好處於某個臨界點,彆說1%,就是再小的改變都能救命。
這就是精密的天平兩側本來恰好平衡,在一側加上一小塊紙片都可能導致天平往一側傾斜。
楊平對此次實驗進行總結後,它又開始分析K病毒的結構,試圖從本質上抓住問題的核心,結構決定功能,所以為什麼現在的K病毒與之前的K病毒會呈現這麼大的差異,有的很容易被免疫係統殺死,有的可以與免疫係統和睦相處,有的能夠引起持續的高燒,達到42度,而有的隻是引起中低熱,不會超過38.2度。
什麼的結構會有什麼樣的功能,如果能夠從現有已經參與實驗的病毒構型中找出規律,那麼就可以對病毒做出一些預測。
這就像元素周期表的規律,依據這些規律可以推斷元素的化學性質,可以預測當時沒有發現的元素。現在楊平要給K病毒整理出一張“元素周期表”。
他把病毒的叫結構圖和對應的特性做成卡片,然後貼在自己辦公室的白板上,思考他們之間的內部聯係。
經過慢慢地恢複後,幾天後思思終於可以出來曬太陽,因為身體太虛弱,她暫時隻能坐在輪椅上。為了能夠儘快可以下地,她在媽媽的幫助下,拄著拐杖在醫院的花園裡來回進行步態訓練。
因為治病,她已經休學,為了不耽誤學習,她決定開始自學,她有一個夢想,以後要考上醫學院,成為一名醫生。
不過在外科研究所住院,思思不會缺老師的,宋子墨、徐誌良、夏書、唐菲個個都是學霸,隨時可以輔導她。
土豪愛馬仕揚言要把那些名師全部請來,在病區的休息室給思思上課,還要請一些興趣班的老師上門給思思上課,其他孩子能夠有的,思思絕對不能缺。
——
楊平關於K病毒療法的論文發表在《醫學》期刊上,這篇論文猶如醫科重磅炸彈,引起全世界醫學界廣泛的討論。
《醫學》期刊上的論文,紙質版是滯後於網絡版的,當紙質版還沒有從印刷廠下線,網絡版的論文已經在全世界流傳。
它被翻譯成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日語、俄語、阿拉伯語等等各種語言,而且翻譯的質量非常高。
因為《醫學》期刊的論文是開放式傳播,翻譯它的作者都是行業內的頂尖醫生,即使翻譯上有什麼不對之處,很快可以被同行找出來修正,所以翻譯稿在流傳的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精準。
此時的美國,裡高揚某處的莊園裡,彙聚著很多腫瘤方麵的頂級專家,他們在商量對策,其中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格裡芬也是其中一員。
“各位先生們,女士們,在腫瘤治療領域我們迎來了一件重大喜事,那就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橫空出世,K病毒療法,大家應該看過這篇論文,雖然同樣帶有病毒這個詞語,但是K病毒療法與溶瘤病毒療法完全同,隻是名字上比較接近而已,K病毒是一種特殊而安全的病毒與K因子的結合體,這種病毒可以感染腫瘤細胞,而K因子能夠啟動腫瘤細胞的凋亡程序,非常神奇,它們可以精準地對分化不全的細胞進行識彆,完成識彆後立即啟動凋亡程序,讓腫瘤細胞死亡。”
“目前這種方法已經被證實在骨肉瘤患者的臨床試驗中獲得可喜的成績。”
“可以預見在未來不久的將來,這種方法可以徹底代替傳統的治療方法,成為腫瘤新治療的革命者。”
格裡芬是世界頂尖腫瘤學臨床專家,他懷著欣喜的心情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伯恩斯教授,是BG公司腫瘤藥物研發的首席科學家,他聽完格裡芬的發言後,皺了皺眉頭:“格裡芬教授,請注意今天會議的主題,我們要圍繞主題來討論對策。”
格裡芬顯然高興得有點過頭,今天會議東道主是BG公司,到場得所有專家要麼獲得過BG公司直接科研資金,要麼他所在得研究所、大學或醫院接受過BG公司巨額捐款。
而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如何應對傳統治療的終結者——K病毒療法。
“這不是你說的喜事,而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K病毒的麵世,意味著傳統療法將注定衰落甚至滅亡,如同膠片相機在數碼相機麵前注定走向消亡,我們現在的處境就猶如當年的膠片相機,大家知道,我們在傳統治療領域,不管是藥物、儀器還是各種診斷技術,積累了無數的技術,這些技術幫助我們在腫瘤診斷與治療領域建立了高高的壁壘。我們曾經以為依靠高高的壁壘維持我們絕對優勢,但是現在,我們美好的一切將被殘酷的粉碎,我們曾經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積累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化為烏有,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再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研究新的課題,來解決人類健康存在的諸多問題。”伯恩斯教授的聲音激動而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