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泡沫時代!
所謂的傻事,一個人未必做得出來。
但兩個人一起的話,能做出來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劄幌的小報傳真到了美和醬手裡,把她樂得哈哈大笑。主要的笑點集中在照片裡被馬賽克糊一臉的岩橋慎一身上。
“原來慎一君不是藝人啊。”她特意給岩橋慎一打電話,就為發表這麼句感想。
岩橋慎一好耐心,“我是幕後黑衣人。”
“語氣聽上去蠻得意的嘛。”美和醬有點不爽。
岩橋慎一懶得理她。此時此刻,他正準備收拾東西,去跟電視台那邊的人喝酒。
不管整蠱節目能不能常規化,試水的特彆節目一播出,岩橋慎一就請朝日電視台的製作人,還有胖胖青年為首的台本作家們吃飯喝酒。
不過,耗子不光會扛槍,還撂爪就忘。美和醬不爽完了,立刻轉過話題去,告訴他,母親給她打電話,說是片町的大嬸帶著雜誌到她家裡去,還說什麼“你家的女兒上雜誌了”。
她所在的那個小鎮,這麼多年,就出了她一個明星。有點風吹草動,全鎮的人都知道。
“我告訴哢醬,同行的那個人是你,她很驚訝,不明白為什麼要給你的臉打馬賽克。”美和醬笑嘻嘻,“過後我就告訴她,因為慎一君是厲害的幕後黑衣人。”
岩橋慎一糾正,“那個‘厲害的’我可沒說過。”
“是我說的。”她沾沾自喜。
行吧,你願意說什麼就說什麼。岩橋慎一決定結束通話,“我準備出去了。”
“去哪兒?”
“跟電視台的人吃飯。”岩橋慎一告訴她,“都說了是厲害的幕後黑衣人嘛。”
美和醬“嘁”了一聲,“真自戀,自己誇自己厲害。”
“……”
岩橋慎一覺得再說下去,要被這隻胡攪蠻纏的小狐狸氣到跳腳。趕緊掛電話,準備出門喝花酒。
一個人未必做得出來,人多了做出來的概率就大大增加的不僅是傻事,還有綜藝節目。以捉弄人為主題,將“觀察反應”作為賣點的節目,比起其他的節目,更加依賴靈感與作家的台本。是人越多,做出好東西的概率就越大的東西。
渡邊萬由美這個女老板不方便應酬,此刻自動隱身,交給岩橋慎一去打點,她隻負責過後簽賬單。
名義上是為了答謝關係者們,其實一半是為了拉關係,另一半是為了探口風,聽聽看電視台內部的意見,以及負責寫台本的作家們有什麼新想法。
特彆節目的第一期,收視率中規中矩,觀眾的反饋好多與壞,假如過後的第二期收視率跟口碑不跳水的話,先做一季常規檔倒是也夠格。
試播時反響不佳、力排眾議做成常規檔後口碑節節上升,跟試播時反響一流、成了常規檔反而一路拉胯,兩種可能永遠都存在。不過,對反應類的節目來說,最讓人擔心的,還是常規化以後,靈感漸漸榨乾,玩不出新花樣,讓觀眾看膩。
所以,真要做成常規檔,不能說是“成功”,隻能說是“新的開始”。
來跟朝日電視台的人應酬,就讓岩橋慎一想起這陣子在考慮的一件事。
說起來,朝日電視台綜合來看,雖然在四大民放裡麵墊底,但它卻也有著自己的強項,那就是新聞節目。
八十年代之前,民營電視台一直以娛樂節目為主,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各電視台才陸續在黃金時段開設報道類節目,朝日電視台則是其中的翹楚。
民營電視台的新聞節目,旨在把複雜的新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清楚,讓中學生程度的人也能輕而易舉理解正在報道的新聞內容。
而在民營電視台越來越多的增加報道類節目的同時,讓出身各異的人坐到一起、共同討論某個社會熱點的時事討論節目也越來越多。
總之,全民參與。不論是房產泡沫還是校園霸淩,什麼也能拿來做節目討論。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出現了那一大批活躍在電視裡的新聞評論員。
新聞節目收視率極高的朝日電視台,同時也非常擅長製作針對當下社會熱點的討論類節目。
雖然也曾經在討論類節目製作上麵翻了個大車,製造出了民營電視台頭號醜聞——
1985年,朝日電視台一檔叫《午後秀》的午間節目,製作了一期探索暴走族大姐頭內心、如何應對青少年教育問題的節目,並在節目裡播出了拍下的暴走族大姐頭毆打女學生的場麵。節目播出後引起廣泛討論,甚至導致其中一名受害女學生的母親不堪壓力自殺。
但節目播出五十天後,被踢爆是為了收視率製造的假新聞。
節目導演利用學生想上電視的心理,誘騙中學生去參加節目安排的招待會,又唆使雅庫紮脅迫兩名無業女青年扮演暴走族大姐頭,在招待會上凶殘毆打女中學生,再由電視台的攝像機拍下畫麵,拿到節目裡進行播出。
事情敗露後,《午後秀》節目被砍掉,節目的導演被捕,朝日電視台午間檔所有的廣告商全部撤出,至今過去四年,影響仍未消除,他們的午間檔還是半死不活。
電視節目的內容造假,是電視業界心照不宣的事,但朝日電視台這一出,無疑是驚天大手筆,直接把“節目造假”這件事給捅到了台麵上,不僅如此,還是在社會問題上造假,而不是觀眾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娛樂綜藝。
但即使如此,朝日電視台在搞出這樣的驚天醜聞、玩廢了自家的午間檔以後,它的新聞類節目還是民營電視台之中的翹楚,《午後秀》雖然停播,但節目的內核,縫縫補補後照樣再放進彆的節目裡去,隻要彆被發現就萬事大吉。
電視台為了收視率什麼都做得出來,不怕搞出事,就怕沒有事。
反正就算出了醜聞,隻要電視台社長出來鞠躬道歉就行。
thebehearts因為抨擊原子核能汙染,被所屬的唱片公司投資方要求刪除歌曲,因為拒不妥協就麵臨解約和巨額賠償。這件事從各個角度來看都很有得說,是個值得評論員們大說特說、同時又沒什麼危險性的話題。
拿來製作討論節目的話,是個絕佳的題材。
但是,一支還沒有在主流獲得認可的朋克樂隊,直接拿來做討論節目的題材,還是差點意思。
現在貿然跟朝日電視台那邊提到這件事,顯得莫名其妙,對方也不會理會。而且,即使現在報道了,效果也不能如岩橋慎一的意。
穿衣服的時候,扣子要一個接一個的係。被做成討論節目,這顆扣子暫且為時過早。不過,為了能係上這顆扣子,就要開始努力,再從彆的地方下手。
“慎一君不說點什麼嗎?”胖胖青年秋元康對著他舉杯。
岩橋慎一抬起眼皮,看到他那張油滑的笑臉,也舉起酒杯,“希望過後也能繼續得到秋元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