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想用現代詩來引起大家對於文學的興趣,進而去推進學習傳統文學的興趣,以下至上?以今仿古?這就是你的方法?”羅思堯沉聲問道。
他似乎有些想通了。
“人類都是從牙牙學語開始的。”王世風點頭笑道。
“有沒有更具體的例子?”羅思堯問道。
“那我做個打油詩給你聽一下,這是我們公司某個版塊上的網友留言。”
王世風沉吟片刻,開口說道“他說,我在陽台上抽煙,我抽了一半,風抽了一半,我沒有和風計較,覺得風可能也有煩惱。”
話音落,一個風趣十足,而且細品還有一些文藝的白話現代詩就脫口而出。
瞬間哭讓所有觀眾眼前一亮,幾乎沒有觀眾聽不懂。
用詞簡單通俗,而且又體現出了本人有些落寞的心情,根本不需要太費腦子的逐字解義。
很妙啊。
羅思堯也眯了眯眼,雖然在他耳中,這就是類似一句日常對話般的句子,但確實有了一股借物言誌的詩味。
“如果仿寫長短句版,可以這樣:憑欄依,吞雲煙,半入清風半入喉,無意與風爭,清風或染人間愁。”王世風緊接著又說道。
現場一片嘩然聲。
因為已經聽懂了先前白話的內容,所以理解起這句長短宋詞絲毫不費力,而且確實有一股古詩詞的感覺。
可以啊,王老師有點兒東西啊。
當然也有觀眾表示不服,為什麼是雲煙?不能是利群?
“或者七言版本:夜半無眠倚欄嗅,慢吞雲霧緩吐愁。晚霜攜走半縷煙,清風也染人間憂。”王世風再次開口。
瞬間演播廳驚歎聲一片。
就這還能叫打油詩?
打的是玫瑰精油嗎!
從現場熱烈觀眾的反應,羅思堯也能感覺出,王世風的這個方法,確實有點兒意思。
類似於逆推邏輯,先把詩詞意思編排成通俗易懂的白話詩歌,然後在遣詞造句的修改模仿古詩詞。
雖然仿寫的版本也沒有太多精妙的詞彙,不過,也勝在一個通俗,確實有幾分白居易的新樂府詩風格。
“有趣。”羅思堯笑著點點頭,第一次表示了認可“不過這套方法,還是需要一定的文學基礎吧,不說彆的,用詞的古今歧義還是要有係統學習的。”
“羅教授,您聽說過一個理論,叫做知識的詛咒嗎?”王世風笑道。
?
羅思堯滿臉疑惑,我和你探討學問,你怎麼突然詛咒我?
“這個是教育心理學一種新的概念,學名叫做專家的盲點,大概意思就是,當一個人學習融彙了一種知識以後,他就會潛意識的以為,所有人都和他一樣懂的這個知識,
並且把這個知識認為是常識,然後遇到不懂這個知識的人,就會下意識覺得對方可能是彆有用心,過度解讀了對方的能力和意圖。”王世風解釋道。
羅思堯和觀眾們一樣,聽得似懂非懂。
“我舉個例子吧,大家一定都聽說過西方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叫做資本家倒牛奶,或者麵包店扔麵包,是說當市場經濟不好的時候,那些資本家寧可把賣不掉的牛奶和麵包扔掉,也不降價或者免費發放給有需要的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行為就是資本家的貪婪與無恥,是嚴重浪費的不正常行為,但是如果你懂的經濟學,你就會覺得這種才是市場經濟的正常合理行為,
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會下意識認為牛奶就是牛奶,成本就是養牛以及人工包裝成本而已,
但是實際上,除了這些成本外,還有很多交易成本,比如中間商,運輸,倉儲,營銷等等,這些都是普通人不了解的知識,
但如果你懂的這方麵的知識以後,你會發現,當經濟大蕭條的時候,產能過剩的時候,降價和贈送虧損的會更多,倒掉扔掉反而更劃算。
而作為資本家,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所以他們也以為消費者們懂的這個知識,所以他們覺得這麼做是正常的,麵對消費者的譴責,他們解釋不明白,覺得消費者在找茬,因為他們被這個知識詛咒了。
而作為消費者,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知識,而且即便知道了也不會理解這種行為的邏輯動機,但是對這種方法深惡痛絕,才會聲討資本家。
用華夏的成語,就是雞同鴨講,這就是知識的詛咒,比如果我們很熟悉自己的父母,那麼我們會很難想象,在不了解的人的眼中,我們父母是什麼樣子的。
就像你無法想象,在沒有接觸深造過文學基礎的人眼中,詩歌、文言是什麼樣子的,所以你才會問出剛才那個問題。”
經過王世風的解釋之後,原本似懂非懂的觀眾們一下子悟了。
好像確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幾乎所有父母都在憤怒,為什麼自己剛上小學的孩子,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好,甚至有家長輔導作業被氣到住院。
宅男們永遠是一邊做著針線活,一邊心疼不理解老師們為什麼會做這個工作。
當老板的永遠不理解,為什麼員工這麼喜歡摸魚一樣。
羅思堯也恍然大悟,這個說法他確實是第一次聽說,然後推斷了一下,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為什麼他在看到王世風那些狗屁不通的現代詩,在網絡上引起那麼大流量,那麼多人追捧會覺得憤怒且荒謬。
而自己浸霪學海數十年,不說飽讀詩書吧,也是滿腹經綸,寫的作品無人問津,連節目受眾也十分小眾。
原來,這就是知識的詛咒造成的信息差啊。
“所以你完全沒必要擔心,沒有太多文學基礎的人不知道如何遣詞造句,說真的,大多數對文字感興趣的人,都是有某種語感天賦的,他們不需要係統的學習什麼叫做韻腳,什麼叫做格律,也能夠做出一些打油詩,
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放大這些人的創作欲,給他們一個更大更好的創作環境,可以無拘無束的隨意發揮,這樣久而久之,在創作中找到了認同和興趣,自然而然就會自發的去學習更多的詞彙,更精妙的典故,更深奧的文章,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文學環境土壤,
而不是從剛開始就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格律,什麼是嚴格遣詞,就像我們不能要求一個小學生會微積分一樣,
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並不會加速推廣傳統文化,反而會讓人心生叛逆,畢竟,沒有人喜歡被否定和打擊。”
王世風頓了頓,語氣凝重的說道。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讀書寫詩,了解傳統文化,不是為了成為您這樣的專家學者,也沒有要繼承先賢傳承的宏圖大誌,
我們讀書寫詩是因為我們是華夏文明的一份子,而文明是充滿激情的,或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某些偉人的一生,
但現實是大多數人生存都是用儘全力了,偶爾想要通過文學、影視、詩歌、或其他形式了解未知的美麗、浪漫、愛情等美好的故事,這些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意義。
不是隻有轟轟烈烈的偉大才知道的歌頌,平凡人的生活,同樣值得被記載。”
這一次,王世風情真意切的演講沒有換來全場的掌聲和歡呼。
因為所有人都覺得心口被紮了一個軟刀子,以及一種莫名的辛酸與感動。
就仿佛本來習慣受委屈的自己,突然被一個老朋友關心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