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的時候,金國不是直接派使臣過來。
畢竟兩國打了幾年,有血海深仇,金國不會蠢到直接派使臣進入宋境,那樣剛進來就會被亂刀砍死,估計連渣渣都不剩。
最開始,宗望是動用自己潛入在河北的細作,托關係,在大名府一步步找到宗澤。
將金國有意派使臣議和的消息,傳達給宗澤。
宗澤覺得此事非同小可,再八百裡加急傳到了東京,直接送到了趙寧麵前。
僅僅在兩天之內,宗澤就得到了趙官家的回複:準見。
這事暗中推進得非常快,所以才有了十一月初五,金國使臣進入宋境。
其實,金國使臣進入宋境被安排得也是絕密。
但奈何來接洽的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泄露了消息,消息一下子就傳開了。
到了十一月初十的時候,消息已經公開傳到東京,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時間,朝廷要求和的聲音甚囂塵上。
傳言中,是河北、河東製置使宗澤一手推進的這次求和。
這下在京師引起了更大的波瀾。
一些熱血青年把宗澤罵得狗血淋頭,甚至問候了宗澤祖宗十八代,罵他是漢奸、金人走狗。
甚至還編排了各種順口溜。
直到第二日的《東京日報》刊登出來,民眾才知道,原來這一次的談判是金國主動要求,朝廷才安排了這場議和。
兩日後,《河北戰士日報》也刊登了這一次談判的前因。
總算消除了一部分誤會。
但僅僅隻是一部分誤會,畢竟在這個年代,還有大部分人不識字,他們靠的是說書先生了解實況。
而口頭傳達,總是容易出現偏差。
且糾正一個謠言,本身需要時間成本。
那為什麼趙寧不提前通過報紙宣達出來?
這事沒法提前宣達,萬一宣達後,金國使臣不來東京來了呢?
豈不是打自己臉?
這反而不好收場。
所以國家大事,不到最後確認,是不會對外正式公布的。
至於現在的謠言嘛,倒也沒必要非去追究到底,從古自今,謠言一直存在,沒法去消除,隻要不影響大局即可。
朝廷倒也沒有必要事事都向民間解釋清楚,畢竟沒那麼多精力,這件事也沒有那個必要。
金國使臣錫林赫魯在趙州一帶被扣押了一段時間,被批準入境。
由專門的軍隊“護送”他入境。
如果沒有軍隊護送,這貨估計走不到京師,在半路就被人群毆而死。
十一月二十日,錫林赫魯進入京畿地界。
這一路上,有無數軍民都做好了弄死這家夥的準備,甚至有人就守在官道附近,吃睡都在那裡,目的隻有一個:弄死金國使臣。
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的時候,錫林赫魯已經低調抵達東京。
這是他第二次來東京。
第一次是宣和四年年初。
遼國已經隻剩下半壁江山,完顏阿骨打還在,遼國滅亡在即,金國派使臣向大宋示好。
明麵上是示好,其實是派人前來打探大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