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赫魯第一次到東京的印象有兩個:
一、繁華。
二、軍備不齊,宋人不崇尚武功,喜好文辭。
那時候,金國對大宋的認識很片麵,以為這個中原王朝非常強大,還不敢根據錫林赫魯帶回來的情報妄下伐宋的結論。
直到童貫率領二十萬大軍伐遼,被數千遼軍打得全線潰敗,金國才反應過來:原來錫林赫魯說的是真的。
宣和七年,有了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兩路南下伐宋,之後才有靖康一係列的事件。
錫林赫魯進東京的時候,本來護送的人想讓他和他的隨從穿宋人的衣服,並且打扮成宋人的樣子,他們拒絕了。
也許是護送隊裡有人把消息故意泄露出去,這一天,東京的老百姓群體出動。
雖說不敢攻擊“護送”的軍隊,但各種東西已經準備好。
等金國使臣的車隊一出現,各種叫罵聲響起來了,稀泥巴、小石子就往金國使臣的車隊上砸。
連護送的軍隊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東京城內的衙差們本來是來維護治安的,結果也都在旁邊看起熱鬨來。
這事彙報給趙寧後,趙寧隻是說道:“民眾心中有怨恨,需要發泄,這事就不要強壓了。”
不過,錫林赫魯卻不在那馬車上,而是走小路,到了皇宮。
客觀來說,趙寧還是想跟金國談談的,議不議和反倒是次要,這樣可以更多可能了解到目前的金國。
十一月二十四日,錫林赫魯見到的不是趙官家,而是大司農陳東、國子監祭酒楊時等人,還有陳東的一些追隨者。
陳東的級彆,名義上和尚書可以平級,但最多也隻是算一個侍郎,副部長級彆。
楊時看起來像是教育部部長,但其實在大宋,國子監祭酒隻能算廳級。
錫林赫魯以為自己來後,大宋會立刻安排親王接待,第二天就可以見到趙官家。
沒想到第二天連個尚書都沒有見到。
陳東、楊時等人,是靖康元年鬨得最凶的一批主戰派。
靖康元年初,趙寧還沒有穿越過來,挑動太學生集體跑到皇宮前要求皇帝堅決主戰、殺六賊的,就是他們。
這群人見到金國使臣後,是什麼反應?
也沒彆的反應,就是見到後,就把錫林赫魯圍起來,輪番上陣地罵,噴了錫林赫魯一臉的口水。
罵得錫林赫魯直跳腳。
談判?
議和?
大司農、國子監能代表大宋跟金國議和?
那是不可能的,噴完後,高俅就跑出來當和事佬了:這一切都是誤會,誤會,走,金使,咱去蹴鞠。
去蹴鞠……
也不知道為什麼,高俅的人衣服裡動不動掉下來奇怪的東西。
例如掉下來一把錘子。
“大家不要誤會,我是一名工匠,我經常要用到錘子。”
例如掉下來一把刀。
“大家不要誤會,我這把刀是用來削蘋果的,我本人喜歡吃蘋果。”
例如掉下來一坨已經乾枯的……
“大家不要誤會,我本人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農民,我這一坨……是用來施肥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