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韓企先沒有立刻勸兀術,這個時候不是勸不勸得動兀術的問題,而是一切都像迷霧一樣,無從開口。
像韓企先這種人行事是極其縝密的。
“傳令兩翼!繼續衝鋒!”兀術斬釘截鐵地說道。
他沒有把話說死,沒說敢撤退者殺無赦,這說明他已經留了很大的餘地。
軍令很快傳到兩翼騎兵那裡。
兩翼騎兵起初的總兵力加起來足足有一萬六千多,數量是極其充裕的。
就算宋人有火炮,兀術不信宋人的火藥能再持久下去。
軍令如山,兩翼的衝鋒再一次展開。
隻不過這一次蕭布回不去右翼了。
蕭布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執行上司命令的時候,政治穩定,永遠比急於揭開真相要更重要。
因為政治一旦不穩定,不需要真相來衝擊,自己內部立刻就崩了。
一件事的表達方式有一千種,絕不能用最壞的那種方式表達,輕則丟了工作,重則丟了命。
“陛下,金軍兩翼退走後,又開始向我軍推進。”
望著遠方那模糊的輪廓,趙寧卻是淡然地笑道:“人們總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接受新鮮事物。”
眾人不由得回想起前一段時間,趙官家讓城中廂軍去東西南城門外挖壕溝,設拒馬、扔鐵蒺藜。
那時候不太懂,既然要設防,為何隻在東西南城門外設防,把北城門露出來?
現在懂了。
北城門是故意給金人的。
如果金軍的斥候在北城門也偵查出大量防禦工事,加上嶽飛正在南下給金兀術後方的壓力,這會迫使金兀術改變決戰地點,甚至讓他跑到滄州也說不定。
這種給金兀術希望,讓他過來,又踢到鐵板,無法攻克的計策,才是真正將金兀術拉入了宋軍的合圍圈裡,讓他最後的戰術操作空間都徹底沒了。
也許還有一點點,在嶽飛到之前,攻下河間城。
這就沒一點點了。
“諸位猜猜,下一步金兀術會如何應對我們的火炮?”
發言達人孫傅跳出來說道:“金兀術會全軍出擊,用人數來堆積戰線,陛下可知為何?”
眾人愣了一下,孫傅,人生那麼美好,你為何要拚命地作?
趙寧卻不生氣地問道:“為何?”
見趙官家不生氣,眾人為孫傅捏了一把冷汗。
孫傅繼續說道:“因為金兀術沒有時間了,北麵的嶽飛一旦擊穿他的後軍,他的主力後方將徹底暴露在我軍兵鋒之下。”
“看來孫卿這些年,還是有些長進了。”趙官家大笑起來。
如果換做是21世紀打仗,敵人從後方突襲,問題還真不是很大,隻需要快速調轉火力就可以。
但冷兵器時代打仗講究的是結陣,動不動數千上萬人,甚至幾萬人。
例如金兀術,此時在打河間城,他總不能讓一半的大軍對著河間城,一半的大軍背對著河間城望著北麵吧?
所以曆史上,那些在戰場上臨時快速突擊到敵人後方快速擊破敵人的,絕不是史書誇大其詞,而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特性決定的。
“臣覺得金兀術還沒傻到那種地步。”張浚說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