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再次熱鬨起來。
討論的核心還是一個字——錢!
這一次,朱厚熜沒有再打嘴炮,拿出了真金白銀。
內帑本來就隻剩下百餘萬兩了,幸好有出售蒸汽船的款項補充,以及朱家人的‘仗義援手’,內帑財富一下子達到了七百萬兩之多。
再加上寶鈔的適當超發……
可支配數額,高達近千萬之多。
這一來,上半年的支出算是有著落了。
與此同時,以工代賑正式步入正軌,開荒的開荒,種樹的種樹,長江黃河兩岸的清淤修堤……全麵開展。
緊接著,交趾、滿剌加的糧食,陸續抵達南直隸。
朱厚熜直接令楊慎統一調度,積極投入以工代賑的進程中……
總體來說,大明還是一切向好,根本不似要出現財政危機的樣子。
漸漸地,群臣不得不相信,皇帝好像真沒打嘴炮。
該花的錢一文不少花,都這會兒了,學塾的建立還在繼續……
皇帝太淡定了。
淡定到讓群臣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
同時,心中也愈發不忿,皇帝禦極三十餘年來,到底藏了多少小金庫啊?
二月初,嚴寒逐漸淡去,春暖緩緩到來。
朱厚熜終於有了大動作。
——給資本鬆綁!
準許商會成員在藩屬國進行適當的投資,不過,謹慎又貪婪的朱厚熜口子開的並不大,隻開啟了兩項:種桑、養蠶。
可即便如此,也讓諸多大富垂涎欲滴。
大明氣候惡劣,導致生絲的成本價逐漸走高,大明的人工成本也要高於海外不少,如若可以在海外種桑、養蠶,那生絲價格起碼能低上一倍。
不僅成本價低了,而且還能擴產,更高效的去賺取西方諸國的銀子。
消息一經傳出,諸多大富立時就坐不住了。
然而,他們突然發現一個悲催又無奈的事實。
——自己不是大明商會的成員了。
事實上,大明商會一個成員都沒有,所有人都隨著李家撤了資。
如今政策出來了,他們卻沒有了享受的資格。
一個個大腿都拍腫了,一邊悔不當初,一邊埋怨李信。
你說你一個武將,跨什麼行,做什麼生意啊?
這下好了,把俺們全帶溝裡去了。
眾大富氣憤的同時,也不免懷疑,皇帝莫不是惡趣味上來了,故意拿人開涮的吧?
可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並非如此。
因為李家有了動作。
永青侯李信做生意不行,臉皮卻著實夠厚,一聽說朝廷新政,立即哼哧哼哧的準備上海量銀兩,浩浩蕩蕩地趕赴京師。
主打一個投資海外什麼的無所謂,主要是想加入商會了。
保定府沈家與李家上的生意往來最為密切,聽說了李家如此,立即有樣學樣,一口氣準備了六百萬兩銀子,火速趕赴京師。
由於占了地利,沈家比李家到的還早。
就這,還怕朝廷不收呢。
經上次撤資一事,朝廷的信譽算是徹底立住了,再加上這誘惑實在是太大,根本無法拒絕。
李家陣仗實在太大,剛出金陵沒多久,就傳播開來,隨後又聽說保定府的沈家更是近水樓台……這誰還能坐得住?
一個個的立即活動起來,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巨富數百萬……
個個爭前恐後,生怕去晚了,朝廷就不收了。
畢竟,朝廷也不差錢兒,大地震如此慘烈,賑濟力度如此之大,朝廷都沒停了學塾建設,據聞,就連漠北的融合事宜,都沒受丁點影響。
朝廷真要是沒錢了,皇帝會如此大手大腳?
根本不可能!
眾所周知,窮人是借不到錢的,而不缺錢的人,反而會被人上趕著送錢。
時下就是如此。
朱厚熜的淡定和從容,以及不間斷的大手腳,讓群臣都拿捏不準朝廷真實的財政狀況,地方大富又豈會去往朝廷沒錢上麵想?
……
消息傳至甘.肅,李青長長鬆了一口氣。
雖然早就有所預料,可沒落實前心中難免憂慮,這下算是再也不用擔心財政問題了。
不過投資海外一事,卻令李青有些不是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