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這麼個“渾人”,二人能怎麼辦?
隻能屈服。
兩人主動找上海瑞,先是服軟認錯,緊接著表示全力輔佐海大人推行國策,一絲不苟。
海瑞還是沒原諒他們,不過,給了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
於是乎,新一輪的田畝清丈開始了……
當然了,海瑞並沒有放輕鬆,反而更忙了,還隔三差五就去縣學,利用生員初入‘讀書人’體係的普遍清高特點,宣揚朝廷國策,並暗暗拱火,引起他們和士紳之間的矛盾。
諸如:你們是靠著自己的本事入的縣學,而不是誰的支持,我輩讀書人,當不負聖人教誨,上憂君父之憂,下憂百姓之苦……
如果說,翰林院、國子監,掌握著朝廷的輿情,那縣學掌握的就是一縣之地的輿情。
今大明廣辦學塾,而縣學就是無數學子心中的聖地,生員則是學塾學子最想成為的人。
正所謂上行下效,普遍慕強的作用下,縣學生員的話,在學塾學子的心目中,分量極重。
而且,海瑞的宣揚本的確是上利國帑,下利百姓。
唯獨不利中間的鄉紳。
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放眼整個縣,鄉紳才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
這些鄉紳敢公開叫板朝廷?敢直接對百姓‘動刀’?
都不敢!
可他們敢對海瑞‘動刀’。
諸多鄉紳經過短暫商議,以海瑞假借清丈田畝‘魚肉士紳’的罪名,通過種種途徑,上報到了省裡。
不料卻是石沉大海。
省裡的大員雖對海瑞的行為不滿,可考慮到清丈田畝是新帝改元之後,發布的一項國策,並沒有上報京師。
不過,他們也不是拿錢不辦事的主,不好上報京師,那便難為一下此次清丈田畝的主要負責人吧。
於是轉發給了戚繼光。
戚繼光收到狀告海瑞的信件,人都是懵的。
縱觀曆史,素來都是官員魚肉百姓,都是鄉紳魚肉百姓,什麼時候……官員魚肉鄉紳了?
這笑話可真夠冷的。
戚繼光看過之後,隨手就給燒了。
並表示:“不必理會,今後再有魚肉鄉紳的狀紙,不要再呈報!”
戚繼光壓根不信,海瑞魚肉鄉紳,即便海瑞真就魚肉鄉紳,他戚繼光也不想管。
因為在戚繼光心中,魚肉鄉紳完全可以換個說法——劫富濟貧!
如此之事,乾嘛要管!
戚繼光甚至還專門給海瑞寫了封信,不僅肯定了他的行為,還派去了兩個親衛予以支持……
海瑞也沒客氣,接到戚繼光的信,立即就大肆宣揚……
皇帝如何愛民,朝廷如何公正,戚將軍如何為民請命……無形中,把壓力一股腦甩給了戚繼光。
海瑞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更沒有心理負擔。
在他看來,戚繼光是這項國策的主要負責人,理當負起這個責任。
戚繼光收到親兵的信,也沒生氣,反倒覺得海瑞是個妙人。
不過,戚繼光也沒給沈煉客氣,一招乾坤大挪移,一股腦甩給了沈煉。
這可苦了淳安縣的鄉紳,從海瑞告到戚繼光,再從戚繼光告到沈煉,這一通忙……
所幸,結果是好的。
告狀對象轉變的過程中,也在層層加碼,到了沈煉的時候,就不是魚肉鄉紳了,而是僭越之罪。
這下,省裡的官員也怒了。
一個縣嘛,魚肉鄉紳就魚肉鄉紳了,可你沈煉把手伸到我們浙江,這就是赤裸裸的挑釁。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咬牙,連同海瑞、戚繼光,也一並順帶著給告了。
狀紙十分順利的遞交到了朝廷,經由通政司,內閣,最終擺到了皇帝的禦書案前。
朱載坖瞅著彈劾奏疏,也有些懵。
知縣魚肉鄉紳?
多麼新奇的罪名啊……
皇帝對鄉紳是複雜的,一方麵地方上的穩定、稅收,要依仗鄉紳;另一方麵,又很不爽鄉紳在地方所擁有的話語權。
海瑞是否魚肉鄉紳,朱載坖並不關心。
隻要海瑞能保證稅收,能保證轄地百姓不起亂子,真就魚肉了,也沒什麼關係。
反之,如若海瑞此舉影響了稅收,轄地起了亂子,沒有魚肉,也不能坐視不理。
朱載坖暫時按下不表,繼續往下看。
瞧見是彈劾戚繼光的,朱載坖都懶得細看,迅速翻了過去。
戚繼光受彈劾,說明戚繼光公事公辦,不受彈劾,才有問題呢。
繼續往下看……
朱載坖的眉頭微微皺起。
彈劾沈煉的內容,讓他無法坐視不理,可若認可了這項罪名,又會對田畝清丈的國策,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