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去疾等人拿內史騰打趣,看的嬴羽都不由為之啞然失笑。
如今大秦朝臣們這關係,還真的是有趣的很。
笑著搖了搖頭,嬴羽繼續在心中構思起大秦科學研究所的計劃來。
既然嬴政和朝臣們都表態,完全支持嬴羽的提議,嬴羽準備乾脆一步到位,直接將大秦科學院和大秦工程院都組建起來。
其中科學院側重科學理論的研究,比如力學的原理,算術的鑽研,天文曆法的編纂等。
而工程院是實打實的工程技術實踐研究單位,專門攻克具體項目。
比如大運河項目的施工方案,石油蒸餾工藝的改進,水力衝車的具體應用等等。
按照後世的劃分,就是理科和工科的區彆。
倒不是嬴羽不重視文科,而是對於目前的大秦來說,理工科比起文科的需求程度更高。
文娛固然可以豐富大秦百姓的生活內容,律法和縱橫之道也都於國有大用,但是畢竟崗位就那些。
如今雖然暫時還是急缺人手,但等到免費官學教育開始收獲之後,就會和後世的科舉一樣。
幾萬人甚至是幾十萬人競爭,那一年幾百個中舉的名額了。
到時候科舉落榜的這些人,隻有部分會改行去當官學教師,或者說書先生之類的。
更多的,還是會繼續準備科舉,一直考到老為止。
這對於大秦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浪費。
而工科和理科隻要學得好,就可以直接推動商業和工業發展,就業前景,理論上幾乎是無限的。
對於大部分寒門學子來說學,習理工科,畢業之後就可以直接找到工作,獲得收入,比起科考中舉爭取那比例極低的當官機會,可要實實在在的多。
而且隻要在具體工作之中能鑽研出成就來,進入大秦科學院和工程院之中,一樣可以享受當官的待遇。
嬴羽的目的就是要在萌芽之時,糾正後世曆史上隻注重文科,忽視理科的錯誤觀念。
直接培育起大秦崇尚科學文化的風氣。
否則即使是嬴羽提前把許多科學技術在大秦發明出來,也會出現和後世曆史上一樣尷尬的局麵。
曆史上中原提前數百上千年出現了四大發明,但是指南針沒有被用到探索新的疆域,而是被拿來測量風水。
造紙術和印刷術出現之後,印刷最多的還是四書五經和宗教經典。
火藥更是一直被拿來造煙花,被西方偷師學去之後變成大炮來侵略中原。
這就是隻重視文科,忽略理工科的惡果。
文藝複興固然不錯,但是後世曆史之中,真正讓西方超過東方的還是工業革命。
作為穿越者,嬴羽自然不會忘記這個沉痛的教訓。
而大秦科學院和大秦工程院,就是嬴羽用來引導大秦理工科發展的助力。
嬴羽給出的條件吸引力也是十足。
文科為何會在後世曆史上一枝獨秀,誕生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名言?
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學文一旦中舉就能做官!
那科學院和工程院的教授,一樣授予官職不就可以了嗎。
之前公輸傑成為將作少丞,已經讓大秦的工匠們深受鼓舞,就連一向和公輸家最不對路的墨家弟子,都放棄了無用的“兼愛非攻”思想,重新鑽研起器械之道,以求升職來。
如今科學院和工程院之中,可是有著成百上千的官職,在等著大秦的工匠和理工科學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