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太尉,實際上是一個最尷尬的位置。
畢竟軍權向來是最容易被帝皇忌憚的。
王翦之所以三天兩頭稱病不上朝,最大的緣故,就是為了避嫌。
不過若是學習後世,將太尉改為虛職,實際領軍由兵部執行,就會形成武官低於文官,被文官打壓的局麵,這對於大秦十分不利。
思來想去,嬴羽決定將太尉改組為樞密院。
其功能,類似於後世的總參謀部,負責協助帝皇指揮軍隊作戰,軍隊編製規劃建設、後勤動員等。
但是最重要的錢糧,必須經由三省審批之後,由帝皇進行決議。
隻要收住了錢袋子,光有兵,而無錢糧,再加上軍隊之中愛秦主義的教育,樞密院就構不成威脅。
如此一來,既保留了武將的地位,也防止了武將權柄過高,更有利於中央集權統治。
三公之外的九卿,分彆是衛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栗內史。
另外還有一個經過嬴羽提議,與九卿地位一樣的將作少府。
如今既然要改革,將作少府完全可以直接改成為更符合其定位的工部。
治栗內史,也可以直接改成戶部,掌管國庫稅收,負責掌控物價、海關進出口審批等。
廷尉府是大秦最高司法機構,可以改組為刑部,進一步加強其職能。
典客署,類似於後世的鴻瀘寺,可以和國子監一起,成立大秦禮部。
畢竟如今大秦是真正的天朝上國,外交縱橫完全是大秦說了算,拳頭大才是真理。
戰場上拿不到的,談判桌上更不可能拿到。
過於重視,隻會讓某些文人過於得勢,最終就是跪族風氣。
掌殿中議論、賓讚、受奏事、宮廷宿衛之事的郎中令,在嬴羽看來,職權有點過於廣泛。
言官好好行使好彈劾和監察工作就行,職能應該是類似於後世的檢察院,和刑部互相配合,互不統屬,將秦法的公平公正性一直貫徹下去。
掌宗廟祭祀禮儀的奉常,掌皇家車馬的太仆,掌皇族宗室的宗正,掌管掌皇帝私產的少府,在嬴羽看來都不適合列入九卿之中,可以合並成為內務部。
直接歸屬帝皇管理,負責為帝皇打理內庫。
對於國庫和內庫的區分,嬴羽還是比較讚同的。
而且內庫花起來也比較方便,朝野上下都無話可說。
掌皇宮諸門屯兵的衛尉,也就是大秦禦林軍,肯定也要直屬帝皇管理,皇帝不能親自指揮禦林軍,後世可是有著太多的經驗教訓。
而後世三省六部最後一個兵部,嬴羽遲疑了許久,最終還是將其加入到尚書省之中。
不過職能卻受到了一定的削減,擁有的是對非戰時的武將考核和俸祿發放,也就是負責管理軍隊的編製和錢糧。
一旦進入戰時,兵部的權限就要被收回,帝皇可以根據具體需求,決定是否將權利移交給樞密院。
如此一來,大秦的新的政治體係,也就被嬴羽完全梳理了出來。
分彆是直接向帝皇負責的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職能同總參謀部的樞密院、負責監察天下的禦史大夫。
尚書省之下,設置工部、戶部、禮部、刑部、兵部和都察院。
除此之外,還有單獨向皇帝負責的內務部,管理禦林軍的衛尉,以及大秦皇家錢莊。
當一切梳理完畢,嬴羽直接帶著,整理好的資料,直奔鹹陽宮而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