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嬴羽在暗中收集信息。
不過受製於身份的限製,效率不是很高。
他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找到劉邦,表明自己的身份。
全麵利用大秦的情報網,是因為嬴羽想讓一切更加逼真一些。
倒不是嬴羽不信任劉邦,而是嬴羽非常清楚人性這種東西。
如果早的時候他就找到劉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那個時候他雖然就已經可以開始動用大秦的情報網。
劉邦也必然會按照他的吩咐嚴格執行。
嬴羽也相信以劉邦的能力,不會露出什麼明顯的馬腳。
但一件事情隻要是刻意去做的,就一定會出現問題。
如果有些人注視著這一切,那自然而作的和刻意去做的,絕對是兩種效果。
而嬴羽想要達到的效果,就是讓所有的人都以為他真的不在了。
從結果上來說,嬴羽的計劃非常奏效。
剛開始的情報或且難度比較小,即便不依賴大秦的情報網,嬴羽在這段時間裡也把事情調查了個大概。
隻不過這是因為剛著手這件事情,起初的難度比較小。
如今到了需要深入的地步,嬴羽察覺到隻靠自己的力量,想要進行下去已經有點困難了。
所以這個時候他找到了劉邦。
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發酵和醞釀,他也相信暗中觀察的人肯定已經徹底的相信嬴羽回不來這個事實。
又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在嬴羽的安排之下。
劉邦也結束了這一次出使嶺南之地的所有調查任務。
最終劉邦得出的結論是,多日搜救無果,暫時確認嬴羽已經失蹤。
說到底,因為他們沒有搜索到嬴羽,即便所有人都已經默認了結果。
但沒有一個人敢斷言。
這也才符合嬴羽的身份,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劉邦第一時間需要回到鹹陽複命。
把結論送回鹹陽之前,困擾劉邦的事情也依舊一大堆。
其中最讓他頭疼的,就是要如何把嬴羽還活著的消息彙報給始皇帝。
因為按照嬴羽的交代,就是此事不能再給第三個人知道。
而這樣的消息如果寫在密令之中,難保不會出現差錯。
萬一被歹人劫獲所有的一切可能就前功儘棄了。
所以嬴羽命令劉邦不要把這個事情寫在密令之中,等到他返回鹹陽的時候再親自說明。
這麼多年以來,劉邦跟隨嬴羽,也算是對他有一定的了解。
自然也就清楚,嬴羽這麼決定一定有他的考量。
但同時劉邦也非常清楚,嬴羽和始皇帝的關係到底有多好。
密令速度必然會比自己快很多,回到鹹陽。
到時候始皇帝必然第一時間就會看到這樣的命令,從嶺南返回鹹陽的途中。
劉邦一直都在思考,該如何把這個事情儘量平和地告訴始皇帝。
但最終他的結論都是,騙都已經先騙了,事後有去交代,這恐怕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說出來,始皇帝都難以接受。
然而相比來說,劉邦自己因為知道了嬴羽還活蹦亂跳的活著。
所以他回鹹陽的時候,心情和來的時候相比完全相反。
那時候他也以為嬴羽已經遭遇了不測,從鹹陽到嶺南,一路之上都是麵沉如水,從來沒有展開過眉毛
他也很容易想通,即便回到鹹陽要麵對始皇帝,但起碼他在心裡是這麼告訴自己的。
反正嬴羽沒事,總有一天他會回去的,並且這個時間也不會太久。
就隻能委屈太上皇白傷心一段時間了。
反正到時候就算要被怪罪,也不可能怪到自己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