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兩人的分析之後,贏羽卻是搖了搖頭。
所有的準備都已經完成,到了這個時候,大秦的意圖也沒有必要隱瞞了。
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知道了大秦的想法,那又如何?
就算他們全都聯合起來,那又怎麼樣?
他們有和大秦正麵對抗的實力嗎?
或者說他們當真能夠齊心聯合起來嗎?
這些問題,贏羽心中早就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絕對不可能的。
在這種時候,世界上一些有力量的國家可能會聯合起來。
但本身就弱小的國家,他們連獲取這樣的信息都是非常困難的。
更不用說想要對抗。
所以其實就算是大秦向整個世界宣戰,但其實需要麵對的也不是整個世界。
而且越有能力的國家,他們就越懂得審時度勢。
可能在正式交鋒之前,他們會想著聯合起來對抗大秦。
可一旦戰爭真的開始的時候,見識過大秦強大之後,贏羽可以保證其中起碼過半的國家會臨陣倒戈。
因為沒有人比贏羽更清楚,如今的大秦,領先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少。
在麵對不可能戰勝的敵人時,所謂的勇猛,所謂的不屈不撓,隻是白白送死罷了。
所以贏羽堅信,到時候所有的衝突都來到台麵上,不會有真正的傻子。
有可能大秦對世界的征服,要比贏羽想象的更加順利。
當然這些都是預測的情況,真實情況,隻有等戰爭開始之後才能看到。
除此之外,蕭何還提議,除了水陸之外,陸路進軍也不可舍棄。
想要從陸路進軍,那必然是從大秦西邊,途經西域地帶進兵。
贏羽自然知道那邊的地形如何,按理來說在這個時代,想要從陸路進兵,是極難實現的一件事情。
光是要跨越的天險,就已經足夠讓人望而卻步。
不過隨著著大秦鐵路的鋪設,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卻變得輕而易舉。
當然大秦對世界發兵的重點,還是水路,這也是贏羽這幾年大力發展海軍的主要原因。
畢竟和陸地行軍比起來,海軍要更方便、更快捷。
所以陸地行軍,贏羽打算隻派出很少一部分。
兩個基本的策略確定下來之後。
詳細的討論包括了統兵,分軍等等一係列。
不過如今大部分高級將領都不在大秦,贏羽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將他們抽調回來。
尤其是非洲那邊,那邊的戰爭雖說相對要輕鬆些,但將領絕對也是需要一定數量的。
否則的話,上次王離也不可能親自回來求援兵。
大秦的軍隊在非洲那邊,如同虎入羊群,基本不可能會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但更大的問題,王離上次回來的時候,已經彙報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