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滿朝的大臣對他也是有些微詞,不過人都已經走了,他們即便是想找麻煩也找不到人了。
後來事實證明贏羽留下的後手並不差,即便整個大秦沒有皇帝的一年時間裡。
所有的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漸漸的大臣們也就接受了此事。
在贏羽回來之後,他有意無意的將自己要禦駕親征的消息,透漏了出去。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反對,但是時間久了,絕大一部分已經默認了,接受了這個事實。
雖然不知道,贏羽這位皇帝什麼時候,帶著軍隊離開大秦。
可是他們知道贏羽這一次的離開,時間絕對不會短。
這也就意味著,大秦在長時間處於沒有皇帝的狀態當中。
這個時間,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
而贏羽早在此之前就已經說明過,當他離開的時候,大秦並不設置監國。
短時間之內可能沒有任何問題,但時間久了,誰也沒有辦法保證。
此刻朝中最重要的大臣集中在一起。
贏羽提出計劃提前之後,大臣們也是擔憂。
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所說的觀點無非就是一個。
如果到時候皇帝陛下親自帶領大軍在外麵征戰。
而這個時候大秦的朝政出了問題,始皇帝又不在,該如何解決。
以往的時候,但凡朝政之中有了任何問題,起碼都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代表代表國家代表官府處理。
皇帝尚在的時候,這個人自然便是皇帝。
但皇帝不在的話,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就是監國。
可這一次贏羽不設置這個職位,那就是說,一旦真的發生了問題,將沒有人出來主持大局。
到時候最大的問題都不是朝政混亂,而是因為朝政混亂得不到解決,使得天下百姓人心惶惶。
朝政的事情即便鬨大,但最終都可以得到解決。
可以讓天下的民心不穩,那就是動搖根基。
一個國家的根基受到了動搖,暗中蟄伏的陰謀者必然會趁機作亂。
贏羽還在大秦的時候,暗中蟄伏的人沒有一個人敢亂動。
可贏羽不在大秦,會不會有人跳出來,誰也說不準。
這些都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對未來的胡亂猜測。
因為在一個國家不管一個皇帝有多受愛戴,整個天下總有那麼一群人是是不服氣的。
而這群人,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尚且不算危險。
可一旦真的民心不穩,天下將亂,他們必將乘勢而去。
到時候贏羽帶領大軍在外麵征戰,朝中卻是突然發生變故,即便贏羽有通天的本事,他也不可能馬上趕回來。
一旦後方有變,那贏羽不管打下多少領土,一切都是徒勞。
此事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是所有人都需要正視的事情。
包括贏羽在內,他也沒有萬全之策,可以絕對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所以經過了一番商議之後,蕭提出了個驚人的提議。
立太子,讓太子監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