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把他扶上了都督東軍的位置,成為抵抗曹操的總負責人。
麵上的軍事行動完成之後,曹操在暗中的手也一刻不曾停過。
吳會廣陵一帶,動亂此起彼伏。
孫策在防守曹操,周瑜在討伐趙凡,清剿青州殘餘勢力。
後方混亂,關鍵時刻,張昭讓年輕的孫權設宴款待各地方實力派人物。
酒席之上,恩威並施,竟壓住了眾人,甚得人心。
“吾弟素賢。”身在劇縣的孫策聞言,欣慰的鬆了一口氣。
渤海。
呂布撤兵,牽招被擒,鞠義就地駐下——這些消息,袁紹都已知道了。
軍事上的進攻,徹底宣告失敗。
袁紹接下來要麵對的,是三麵危機。
第一麵在東南,曹操孫策所在,但因有張鬆在,扼住了曹操的進勢,反讓袁紹最放心。
第二麵在北麵,單靠遼東烏丸拖住荀諶盧植和北國不現實,但北麵是他和呂布的共同防線,這個壓力不是他一人承擔的。
第三麵則在西麵,先有呂布,後有並州,但冠軍侯的兵馬都涉入了這裡。
雖然西麵最厚,但冠軍侯最猛,袁紹也最怕他。
所以,西麵也是他最擔心之處。
“讓鞠義火速撤回!”袁紹沉聲怒喝。
“鞠將軍說劉備緊盯,多麵兵馬環繞,一旦棄城後撤,難以抵擋,必將潰敗。”
信使回報,表達了鞠義的意思——不回!
袁紹眉頭猛地皺了起來。
南麵抵抗曹操,北麵防守盧植,青州更是基本上沒了,袁紹已經拿不出人手來了!
將鞠義撤回,可以增強本部的防禦。
“主公。”郭圖出列,道:“鞠義在太原一帶,還是與冠軍侯劉備為敵,依舊是屏障啊。”
這屏障雖然有點遠,擋到呂布那邊去了,但終究還有作用不是?
反正你撤不回來,這樣想心裡還能好受點呢……郭圖心中如是道。
拿不出辦法的袁紹正要點頭,有人又開口了。
“鞠義抵抗周劉,自是最好;倘若依附呂布,也無不可,如今我們與呂布一榮俱榮;但若他倒向周劉任何一方,則萬事休矣!”
說話的人名為崔琰,清河東武人,是大儒鄭玄弟子。
有腦子、有學識,還長得帥,頗得袁紹器重。
袁紹自己長得好看,對形象好的人態度一直可以,便問道:“季珪有何良策?”
崔琰左右看了看,意思是請退左右。
“但說無妨。”袁紹語氣冷淡了一些。
崔琰無奈,隻能道:“鞠義此人性躁狂傲,久困敵中,難免變心,不如移交其眾於呂布。”
與其信任鞠義,不如信任呂布,畢竟跟呂布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崔琰提議袁紹下令,讓呂布派人去接應鞠義,趁機奪取鞠義兵權,最為穩妥。
人落在呂布手上,是抵抗冠軍侯的;但要是跟著鞠義投了劉備或者周野,那不是瞎了?
“鞠義乃大將,豈能輕易罷之?”袁紹皺眉。
“主公將他召回,再委以重任,既不負臣,又能穩住局勢,二者兼得。”崔琰又道。
袁紹眉頭舒展開來,笑意浮現:“甚妙!季珪有如此良謀,今日方知,倒是我的罪過了。”
“主公過獎!”崔琰連忙拱手。
關鍵時刻,提振士氣很重要,袁紹立馬給了崔琰賞賜,還讓他搬入宮中,隨時問對。
眾人對視一眼,目中皆有羨慕之色。
退去之後,郭圖一臉笑意的找上崔琰。
既然是個人才,又得主公賞識,那可以拉攏一番。
但崔琰是個傳統的讀書人,為人正直,看郭圖一直不爽。
“崔季珪腹有良謀,若是早出,隻怕大勢要好上許多啊!”郭圖捧了他一句。
崔琰淡淡一笑,道:“崔琰庸人之才,談不上良謀,隻是相形見好罷了。”
郭圖臉一僵……是說跟我對比,很好?你在諷刺我?
隨即,崔琰又看了他一眼:“若公則兄少出良謀,主公大勢會更好。”
郭圖臉色徹底黑了下去……你就是在諷刺我!
“崔琰,你這是何意!?”
“為儒為學,羞與你為伍!”崔琰拂袖而去。
郭圖又羞又怒,回去當晚,就寫了一封信給鞠義:“崔琰言君必反,君切不可回渤海,否則性命不保!”
完事,他又準備了一封信,是給袁紹的。
“崔琰此計,終將逼反鞠義,主公慎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