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身穿金色宮袍,頭頂玉鳳冠,腰懸金綬。
“拜見公主!”
眾人齊齊行禮。
萬年輕輕點頭,目視王絳:“王太常,此旨由父皇臨終前親手交付於本宮,再由本宮取出,豈能有假?”
王絳搖頭,道:“公主若隻是公主,此旨自然不會有假。”
言外之意,你現在不隻是漢家皇女,還是周家的媳婦。
順著婆家,也不是沒可能。
“親不為證。”鄧淵亦道。
萬年一笑,道:“本宮做不得證,還有物可為證。”
“何物為證?”四人同時問道。
“聖旨為證!”
萬年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當年父皇交付我聖旨時,擔心後人生疑,還留下了一張聖旨為證。”萬年道。
趙岐搖了搖頭,道:“聖旨在何處?”
如果在你手上,那彆說了。
能造假一封,再造一封怎麼了?
“聖旨藏在社廟之中。”
萬年剛說完,似知道幾人會懷疑聖旨是後藏進去的,又道:“守廟之人,依舊是當年父皇托付之人。”
“宗廟外把守之人,還是當年袁紹和曹操留在洛陽之人!”
也就是說,周野的人,從頭到尾都沒觸碰過社廟。
劉宏駕崩後,洛陽陷入了大亂,第一時間掌控洛陽的是袁紹。
後來荀彧、荀攸、周瑜三人用計,導致袁紹落敗離去。
荀彧短暫控製洛陽後,從萬年那得到消息:社廟不能碰,將來可做證據。
所以給袁紹鎮守社廟的人發下俸祿,並且告訴他們:“社廟是曆代先帝所在之處,任何人不得亂闖。即便將來天下再亂,諸位亦可無憂。”
很快,洛陽落入董卓手中。
董卓畏懼周野,沒敢對社廟下手,讓列代先帝的顏麵得以保全。
袁紹的人已出不去了,也不敢離開,就守在此。
等董卓走後,周野進洛陽,隻是和大軍匆匆祭拜了劉宏。
當時,曹操劉備的人也在場。
再往後,洛陽再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感念守軍忠義,沒有動他們,讓他們依舊駐守社廟,照常提供錢糧。
隻是,他在社廟外又加了一層自己的人。
曹仁撤走河南尹守軍的時候,同樣把守衛社廟的百人留了下來。
他們原先的打算是控製社廟,防止周野會借此做文章。
事實也是如此,周野沒有動過任何一個守廟的人。
見四人眼神交替,萬年道:“去社廟。”
社廟外,三層把守。
最後一層是劉宏留下的人,原先有三十二人,病老死去十一人,隻有一人逃離。
其餘二十人,還守在原地。
趙岐出言詢問:“先帝駕崩後,有哪些人進過社廟?”
“袁紹、董卓、曹操等皆入廟祭拜。”
這當中,沒有周野。
社廟內,還有十九個上了年紀的太監在打理這裡。
宦官是被士族和百姓痛恨的,但許多宦官,對皇室的忠誠度是很高的。
即便是被人唾罵的張讓,死前也沒傷害漢少帝——追急,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同樣,劉宏死前托孤的蹇碩,也向劉宏儘忠,想以一己之力扶持劉協上位,最後被何進殺死。
沒有給宦官洗白的意思,隻是就事論事。)
在靈桌之下,掀開一關木板,出現一張皇封條。
因木板保護,封條多年尤新。
“這是陛下當年親手貼上去的。”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監走了過來。
眾人沉默,腦海中卻出現一副畫麵:
走到生命最後時光的劉宏,拖著蹣跚的步伐,獨自一人來到此,將聖旨藏入當中。
又呼來最信任的宦官,讓他親眼見證,囑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