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諸軍士紛紛後退。
“多謝將軍!”顧雍連連行禮。
嘩~
帳中正在議事,王平走了進來,抱拳道:“大王,孫權麾下的顧雍來了。”
“顧雍?”張飛等人率先反應過來,隨後羨慕的看了王平一眼:這小子運氣著實好啊,竟在亂軍中撈了一條大魚。
“拿人頭記功就是了。”周野擺了擺手。
“大王,不是我抓的,是他主動來投的。”王平解釋:“他說想替孫權收屍。”
眾人都是一愣。
周野略皺眉頭,道:“儘忠打動不了我,該死還是得死,遠不如跑了實在。”
雖然穿越多年,但周野有時還是無法完全理解古人的想法。
如果顧雍忠誠,他開始乾嘛跟著呂蒙跑?
如果他不忠誠,又為何此刻趕回來?寧願一死,也要替孫權收屍?
“去是心冷,來是不忍。”諸葛亮回答了他的疑問:“君父君父,君恩如父。”
周野微愣,隨後輕輕點頭。
他明白了。
這種潛意識的東西,因為無數歲月的變更,在他腦海中已不存在了。
在顧雍看來,孫權或許就是個被逼到絕路的殘暴父親,所以狠心離他而去。
當得知他孤單而死,曝屍於野時,又自然心生悲痛。
“準。”周野道。
“是!”
王平抱拳,正要離去,又問道:“那收屍之後,顧雍如何處置?”
這時,陸遜急切的插了一句話:“顧元歎為吳會名士,身懷大才。”
“他是蔡相弟子!”諸葛亮亦道:“我曾聽他點評,說顧雍之才,進可為一國之相,退可為一州之牧。”
“複叛之人,規矩不可壞。”
何況,顧雍也是死名在冊。
逃走了還說的過去,送上門不殺,那日後還有何威嚴可言?
周野拔出天子劍,目視王平:“持此劍去!”
“大王!”諸葛亮頗為不忍,道:“如此殺了,實是憾事啊。”
“無憾不成史,本王全他忠名!”
周野將劍丟給了王平:“準他以此劍自儘,賜他全屍!”
“諾!”
王平奉劍而退。
來到外頭,寒風中的顧雍等待許久,通紅的眼眶中滿是期待:“將軍,如何?”
王平看向周圍軍士,高聲道:“大王有令,念及顧雍忠心一片,準他為孫權收屍!”
嘩啦!
軍士齊刷刷後退。
撲通!
顧雍跪倒在地,麵向大帳方向,連磕三頭:“多謝周王!”
王平挪開馬,指著一旁:“孫權就在那,去吧!”
孫權還被釘在巨石前,風已吹乾了他的血跡,但吹不走淒慘和蕭冷。
見到君王慘狀,顧雍痛哭,撲上去抱住孫權遺體。
“大王……”
“是雍等不忠,棄您而去。”
“黃泉路上,王身孤走,是臣之罪。”
徒手拔起一根根箭矢,眼眶似盛不下淚水,如崩而灑,時而嚎啕:“枉為人臣啊!”
箭矢拔儘,他將孫權屍體放在一旁,替他整理好冠帶。
又解下自己外袍,裹在孫權身上,以做棺槨。
“古雲‘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王勿怪。”
顧雍解儘袍服,隻得三層。
王平指了兩個軍士:“解下外甲,將袍衣給他!”
“是!”
古人重禮數,顧雍要替孫權全諸侯之禮。
王平雖是文盲,但知大義,故成全他。
顧雍挖好坑後,哀唱君王葬樂,將他埋入坑中。
再行禮、叩拜。
一切做完後,他踉蹌的站了起來。
臉上淚水依舊在,但卻露出輕鬆之色,麵向東北方向,忽一聲長笑。
“子明啊。”
“我現在方知,你如何能做到心中再無負擔。”
“此刻,我同你一般了!”
王平上前,手懸天子劍:“大王賜劍。”
顧雍彎腰,雙手接過劍來,以手撫之。
“就是這口劍,屠了吳會,也震了乾坤。”
“希望有一日,此劍能掃定十三州。”
“得此一日,不負劍上血啊。”
他托著天子劍,再向周野所在行禮:“謝大王賜劍!”
又麵向王平:“謝將軍了!”
未等王平還禮,他揚起天子劍,橫向脖頸。
“死於此劍下,顧雍無憾矣!”
噗!
熱血飄灑,灑在冰冷的石上。
滾燙,千萬年不涼。
王平心緒難寧。
這一幕,比他聽千萬本書還管用。
這一幕,也讓他銘記到老,以至於將來的一直守護……
他提著帶血的天子劍,回帳複命。
王平掀開帳篷的那一刻,諸葛亮陸遜幾人,臉上可見的閃過一抹憐惜,甚至是悲楚。
即便是好殺的武將們,也神情肅穆。
“大王,顧雍已自儘了。”王平道。
周野收了劍,道:“就地造大墳一座,厚葬之。”
在曲陽以東,出現兩座古怪的君臣墓。
臣墓高大巍峨,君墓矮小低弱。
一麵誇讚,一麵諷刺。
君墓依在臣墓,受其庇護……
天明,前線陸續傳回消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